【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政策·法律·法规·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法律·法规·

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作者:国务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12 | 点击数:12394
 


     
     第十九条
    
     经依法批准的保护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保护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修改后的保护规划,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送审批。
    
     第二十条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保护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保护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进行评估;对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处理。
    
     第四章 保护措施
    
     第二十一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第二十二条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保护规划,控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人口数量,改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
    
     第二十三条
    
     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
    
     第二十四条
    
     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一)开山、采石、开矿等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活动;
    
     (二)占用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等;
    
     (三)修建生产、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工厂、仓库等;
    
     (四)在历史建筑上刻划、涂污。
    
     第二十五条
    
     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应当保护其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制订保护方案,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一)改变园林绿地、河湖水系等自然状态的活动;
    
     (二)在核心保护范围内进行影视摄制、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
    
     (三)其他影响传统格局、历史风貌或者历史建筑的活动。
    
     第二十六条
    
     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确定的建设控制要求。
    
     第二十七条
    
     对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应当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实行分类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应当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
    
     第二十八条
    
     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但是,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外。
    
     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征求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的意见。
    
     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拆除历史建筑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应当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九条
    
     审批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建设活动,审批机关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将审批事项予以公示,征求公众意见,告知利害关系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公示时间不得少于20日。
    
     利害关系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公示期间提出,审批机关应当在公示期满后及时举行听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光明网 2009-06-06 16:04

上一条: ·文化部回应人大委员担忧:立法可强制保护地方非遗
下一条: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增强非遗保护的文化自觉
   相关链接
·[王瑶]培田春耕节:历史文化名村的奇魅化展演·[解乐乐]渔业历史文化的镜像:《山东省渔民歌谣集解》研究
·[辛灵美]东夷文化基因中的鸟图腾崇拜·[郭飞 赵岩]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历史文化街区楹联与场所精神探究
·[胡亮]日本文化遗产的解构与重构实践·[伍华娟]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文化定位
·[梅联华]构建科学有效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施雅慧]历史文化街区中文化资源的挖掘及整合研究
·为博物馆“热”叫好·[刘亚亚]墨海龙腾:对洮砚中龙砚风格成因与意涵的考察
·[黄清喜]“毛衣女”故事源头叙事研究·[鞠熙]借鉴古代城市治理智慧,实现文化名城自我更新
·住建部:关于印发《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方案》的通知·《贡嘎日噢》:关注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遗产
·【讲座预告】“我是满族人”历史文化系列讲座·在传统节日中重塑历史文化记忆
·[李永平]陕西“血社火”的历史文化新探·把根留住
·专家学者研讨蒙古族源与呼伦贝尔原住民历史文化·[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活态的史诗传统与历史的互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