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全国地震灾区非遗保护研修班在成都开班
  作者:戴元章 余泽兵 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26 | 点击数:4985
 


  本报讯 (戴元章 余泽兵 记者 陈科 实习记者 张良娟)8月24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恢复重建高级研修班在成都举办,来自全国16个省市区以及我省各市州近60名非遗专家,就地震灾区非遗的保护、利用和发展问题展开研讨。

  此次研修班是围绕地震灾区文化振兴、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开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研修。在5天时间里,来自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央民族大学的专家,将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政策,国内外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发展经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概论,四川地震灾区文化恢复重建概述及思考,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发展等内容,研修班学员将实地考察我省地震灾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成果。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我省灾区文化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6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325个传习所倒塌和不同程度损坏。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我省坚持把灾后重建与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产业发展与旅游经济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元素在重建中的重要作用。全省文化产业对外贸易额1.5亿元,取得历史性突破。2009年,文化部正式批复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永久落户成都。绵竹年画、汶川博物馆、北川羌文化中心等一批文化项目树立起我省地震灾区文化新地标。

 

【相关报道】

官员专家聚首成都研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0年08月24日 14: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成都8月24日电(安源)全国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恢复重建高研班24日在成都开班。

  该高研班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主办,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文化厅承办的。来自全国各省市、省内各市州及地震重灾县市区近60名文化系统的官员和专家参加此次研修班。中国艺术研究院书记、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等出席了开班仪式。

  据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逾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国家级项目105项。四川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坚持把灾后重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重建中的重要作用。地震后,启动了绵竹年画传习所等2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重建项目。绵竹年画、汶川博物馆、北川羌文化中心等一批文化项目树立起我省地震灾区文化新地标。

  据悉,在5天研修时间里,来自文化部、中央民族大学等地的专家将介绍四川地震灾区文化恢复重建概论及思考,地震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政策,国内外地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发展经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概论等内容。还将组织学员实地考察四川地震灾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成果。(完)  

  文章来源:网易-四川日报 2010-08-25 07:38: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十部“文艺集成志书”抢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一条: ·单霁翔:文化遗产让我们生活更加美好
   相关链接
·[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王璐]“遗产化”的意义延展:民族曲艺艺人关系重构与非遗创新
·[宋嘉琪]坚守本真和顺时而变: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双重选择·[彭清兰 陈明 谢康达]疍民文化的儒释道思想解读及其非遗保护
·[刘朋鑫]近代上海城市宣卷人考论·[林旻雯]民间信仰与非遗保护实践
·[黄清喜 李欣芸]客家非遗与传统村落保护、振兴研究·[葛颖娅]非遗表演中的身体展演研究
·[杜韵红]从理念到路径:博物馆展演的非遗保护实践·[陈钰文]非遗保护与传承视域下民间文学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
·[陈奕青]论“社区”在非遗保护中的主体地位及其我国立法检视·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王邱园]庄户剧团:还于乡野的非遗保护探索·[涂亚君 东杰夫]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
·[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的民间传说类非遗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