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方李莉]艺术田野工作方法中的文化思考
——以长角苗人的艺术考察为例
  作者:方李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19 | 点击数:29326
 

  M·E· 斯皮罗还说:“人类社会系统以及文化的所有其他方面都是“习得的”,“习得的”这个词在种系发生方面有一种含义,而在个体发生方面则有另一种含义。在种系发生方面,“习得的”意指创造的或发现的;在个体发生方面“习得的”意指获得的②。”

  在考察中,我们首先观察的就是长角苗人“文化”习得的方式,我们看到的是,长角苗人的歌和音乐非常发达,在所有的正式场合,或举行仪式时,人们都是用歌来表达自己的意志的。正因为歌是一种发言和表达意志的工具,所以在长角苗这种以男性为中心的社群中,除山歌和送客歌等可以由女性一起来唱外,大部分的歌都是男性来吟唱。

  在社区里男性们从孩童时代就要开始学习唱各种不同场合下吟唱的歌。而女性则是所有纹饰的传承者,这些纹饰主要是集中在服饰上,这些纹饰不仅是为了美观,为了装饰,还是一种历史记忆的符号,正如社区里的男性们从孩童时代就要开始学习唱歌一样,社区里的女性们则从小就要学习在衣服上刺绣各种纹饰。

  这种学习唱歌和刺绣的过程就是长角苗人习得文化的过程,他们是通过艺术的学习和传承来习得他们的文化。如果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文化和艺术之间的这种关系,我们在考察时就很可能会出现判断上的误读。

  (三) 艺术的表达方式与文化类型关系的确立

  不同的文化类型与不同的文化发展阶段,其文化记忆和表达的方式是所区别的,有的文化是以声音符号为主,有些文化是以图像符号为主,有些文化是以文字符号为主。声音符号的表达是一种时间的表达,图像符号的表达是一种空间的表达,而文字的表达是一种抽象的表达。人类早期的对文化的记忆及表达是以声音为主,而声音作为非物质的存在,不容易积累,因此,人类的文明只有创造了图像的符号进入了空间的表达以后,其文化积累的速度才开始加快,社会发展的进程也由此加速。但在人类没有进入文字表达以前,文化的传播范围还是很小,因为文化的传播需要群体间能共同理解的符号,人类早期的图像符号还只是在一些较小的空间中,被不同的群体所使用。文字的发明,给予了统治者发号施令的工具,为了将其的意图传达出去,其必须统一符号,并在一个较大的空间范围内使用,这就是一个国家的疆域。文字的发明不仅加大了文化传播的范围,而且还给予了代际之间传承的便利,迅速增加了文化积累的厚度,使文化的积累有了时间的概念和历史的概念,这就是文明社会的文化和历史。

  而长角苗人没有文字,其文化表达的方式主要是声音符号和图像符号,而且是以声音符号为主,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其文化还保持着人类早期文化的许多特点。假设每一个社会的最初一代之后的各代都是从前代那里获得了他们的社会系统,而不是他们自己创造或发现的。那么,任何一代人的社会系统在某种程度上是下一代的文化继承物;而后者的社会系统也是从前者的社会系统获得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社会系统都是从前代继承而来的,同时又会传递给下一代,在传递的过程中还会有所发现和创造。由于传递的方式和工具的不同,其文化的积累以及发现和创造的速度也会不同。

  在很长的历史阶段内,长角苗人由于语言上和地理上的极度封闭,而且没有文字,其文化表达及记忆的方式又是以声音符号为主,所以文化的积累非常缓慢,文化的发现和创造也非常的缓慢,因此,呈现出的情况是其文化非常稳定,缺少变化。而这种理解告诉我们的信息是,这是一种相对原始的文化,在这里我们能找到许多人类早期文化的特征。同时也告诉我们,要想了解长角苗人的文化,就必须首先理解它的声音符号和图像符号,而这些符号正是构成他们文化的基础。是他们的艺术,也是他们文化中最富创造力和最富激情的一部分。所谓的声音符号不仅是口头传授的话语,还包括不同音乐、歌曲、神话、散文诗的演奏、歌唱和吟诵。当然,在长角苗的文化符号中,虽然图像符号并不发达,但却仍然存在,它和声音符号一起,构成了长角苗文化的背景知识和象征体系,同时也构成了长角苗人的艺术表现形式。当我们初步的理解了长角苗人的文化类型及长角苗人的文化和艺术的关系后,我们就可以对其艺术进行具体的分类考察。

  [日期:2009-04-07] 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 作者:方李莉 阅读:次 [字体:大中小]

  三、长角苗人的图像艺术

  格尔兹认为,所谓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③。那么用什么方式来解释和解读长角苗文化中的意义世界?我们认为读解他们的文化符号,理解这些符号中的象征意义,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由于文化主要是一种符号系统,所以人必须有能力发明创造、留传和获得文化符号,而在这种情况下,符号的作用将被看成人性的第二特征,包含可塑性④。在前面已经论述过,长角苗人的文化符号有两种重要的形式,一种是声音符号,一种是图像符号。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探讨的就是其图像符号,也可以称之为图像艺术。纵观人类文化的发展史,我们关注到一个民族的图像艺术往往是其文化的一种外部记号,其含义是公共的(或共有的)和传统的(由传统传下来的)。正因为如此,任何一个民族即使没有文字也都会有自己的图像艺术,有的是装饰在各种使用的器具上、工具上或建筑上,有的则是装饰在身上、服饰上。这些图像,在我们现代人的眼里,常常会被看成该民族的一种艺术,但这种艺术与我们现代概念中的艺术是不一样的,它传递给我们的的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或是一种审美,而有更多的含义。正如博厄斯所说:“世界上众多民族的艺术品,从表面看仅仅是单纯的形式装饰,而实际上却同某种意义相关联⑤。”

  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在长角苗人的器具上、工具上或建筑上几乎没有任何纹饰的装饰,他们的纹样装饰几乎都集中在服饰上。一般来说,建筑上、器具上、工具上的装饰都是由男性来完成,而服饰上的装饰则是由女性来完成的。在许多农业地区,建筑上或器具上的装饰是很发达的,但为什么长角苗没有这些方面的装饰?这是我们所要研究和所要理解的。我们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苗族是一个习惯迁徙的民族,建筑及各种器具在迁徙的过程中不容易携带,因此,他们不愿意花很多的时间将它们精工细作,可以设想他们当时迁徙到这里来的时候,什么都没带,惟有穿了自己民族的衣服,和脑子里装着自己的民族习俗,到了这里后为了谋生,他们才重建家园。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人类学网 2009-04-07

上一条: ·[王明珂]历史语言研究所与早期湘西苗族调查
下一条: ·[潘蛟]田野调查:修辞和问题
   相关链接
·[王小明]视觉人类学视野下的西王母图像审美探究·[姜容]绣映湘魂:艺术人类学视角下湖南湘绣的保护与传承
·[孙庆忠]并轨:扎根乡村的田野工作与促进变革的行动研究·[李牧]“人类学转向”下当代艺术的文化逻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审美研究”田野工作坊专题会议举行·礼俗传统与中国艺术研究
·[应星]“田野工作的想象力”:在科学与艺术之间——以《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为例·[何泠静]艺术人类学视域下明尼苏达州苗族艺术形式的变迁
·南京农业大学成功举办“节气、节日、节俗与乡村发展·田野工作坊”·“节气、节日、节俗与乡村发展”田野工作坊邀请函
·方李莉 主编:《写艺术:艺术民族志的研究与书写》·第五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VRFW 2018)正式录取名单
·山东大学成功举办“节日传统与社区生活·田野工作坊”·通告║ “节日传统与社区生活”田野工作坊邀请函
·第五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VRFW 2018)邀请函·[方李莉]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之路
·[孙庆忠]田野工作的信念与真情·[孙庆忠]乡村叙事与田野工作的滋味
·[巫达]舞蹈、象征与族群身份表述·第四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VRFW 2017)招生简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