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王笛]茶馆、戏园与通俗教育
——晚清民国时期成都的娱乐与休闲政治
  作者:王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18 | 点击数:39260
 
这些登记表也说明,戏园雇员主要是男性,女性只有若干人。戏园的分工也很细密,如守门、卖票、会计、经理、印票、联络、写招牌、布景、乐师、男女演员等。雇员个人经历的信息也很有意思,如冯季友7—14岁读私塾,12岁和14岁时分别失去父母,15岁时在政府某机构做小职员,直至31岁,然后开始做“小本生意”整整35年,67岁时到悦来茶园。陈孔荣也是8—16岁学“旧学”,然后在小铺子谋生多年。冷阡陌8岁开始学“旧学”,10——20岁下田劳动;他在悦来茶园谋生活,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则在家做手工,以“维持家庭生活”。张明煊是个残疾人,8岁时左腿致残,但仍然有机会人私塾,学“旧学”8年,然后到一家盐铺当学徒,18岁时回家完亲,之后又学医5年,经营一个轿子铺5年,然后“在家闲赋”8年,37岁时到了悦来茶园。这些背景资料说明大多数雇员至少都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特别是私塾教育,文化程度比我们一般想象的要高。【53】另外一些是生意失败的小贩,或过去曾是店员或士兵,还有一些在受雇于茶园的同时仍然依靠种菜或做手工以补工资的不足。而大多数男女演员的经历则简单得多,一般是在10—13岁时便跟师父学艺,都是三庆会成员,几乎都来自下层家庭。【54】
观众对悦来茶园的演出很欣赏,那些有名伶节目的票很快预售完。一次,一男子被戏感动,遂捐20元给演员,不过当地报纸认为这事“可云特别”【55】。一些地方文人写诗表达他们对茶园的欣赏,例如下面这首对悦来的赞誉:
 
锦城丝管日纷纷,一曲新歌一束绫。劝业场中风景好,挥毫试写悦园行。悦来戏园壮如此,楼阁玲珑五云起。往来豪贵尽停车,人在琉璃世界里。梨园弟子逞新奇,缓歌漫舞兴淋漓……逐队随波戏园去。对此真可酣高楼。竟日繁华看不足,吁嗟乎!益州自昔称天府,多来豪宗与富贾。籍此象功昭德谱,箫韶久成百兽舞。自从悦园此一行,除却巫山不是云。月宫听罢霓裳后,人间那得几回闻?【56】
 
这首诗描绘了悦来茶园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优雅的建筑、悦人的气氛,许多观众乘马车、人力车、轿子来此看戏,表明他们都是有点身份之人。不过,该诗花费笔墨最多者是演出本身,描绘艺人的高超技艺、动人表演,吸引众多观众,人流如潮。人们似乎永不厌倦这些演出,看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看戏时他们感到自己生活在天堂一样。诗的语言显然有夸张,但是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关于晚来茶园和所演川戏的真实感受和满足之情。
茶馆不仅是成都戏院的前身,也是电影院的发源地。在卢米埃兄弟(Iumi6re brothers)于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发明电影仅几个月后,电影便来到了中国。1896年8月在上海的徐园茶馆放映了中国的首场电影。【57】不过几年之后,电影即到达成都,被称为“电光戏”或“电戏”。改良者利用电影作为教育的工具,以推动社会发展,因为电影“写形写影,惟妙惟肖,如义士豪杰,忠臣孝子,凡炮雨枪林之惨状,持节赴义之忠节,智识竞争之计画,举能一一演出,如身临其间,而动人感情,此于风俗尤不无裨益呢”【58】。在民初,品香茶园的老板请求警察准许放映“电戏”,以作为因演“新戏”所受损失的补偿。股东们决议白天放电影,但男女分开。【59】这或许说明当时放映电影比演“新戏”更能吸引观众。
1919年,刘钧以每晚3500文租万春茶园放映电影,其器材、影片、专业技术员都来自上海。刘宣称演电影“具有社会教育作用,与他种演剧不同”,可以“开通风气,扩张民智”。显然,电影来自西方,在这个时期便代表着“新”,地方戏则代表着“旧”。这个观念与新文化运动的西化观念是相吻合的。【60】多数电影来自外国,诸如“美国爱情短片”和《黑衣党》等。《黑衣党》系侦探系列,按报纸上广告的说法,是“破天荒之冒险精神伟片”。看电影的价格从1000文到半个银元不等,视座位而定,与看戏相差无几。主人带的随从则只需付600文。【61】
早期电影院一般都是茶馆与放电影合二为一。放电影时,观众坐在排成排的椅子上,每个椅子后面有一个铁箍,用来放杯子,堂倌穿巡于各排掺茶。民初几乎没有妇女去电影院,因为黑暗中可能被男人骚扰。在拥挤黑暗的电影院,观众出去小解不便,而且观众也不愿错过任何精彩镜头,由此一个新行当产生了:一些穷人家的小孩或老妇人提供“流动厕所”,提两个粗竹筒来回走动,轻声喊着:“尿筒哦——尿筒哦!”这样观众可以就地小便而不必离开座位,所费大约相当于一个锅盔的价钱。该例子告诉我们,新营生能够发现一切机会,适应人们之需要。当然,像“活动夜壶”这类服务只在电影进入的早期昙花一现,在妇女进入茶馆看电影后,警察便以“有碍观瞻”而予以禁止。【62】
 
茶馆戏园的观众
 
对许多成都人来说,看川戏是日常生活之一部分,茶馆戏园不断努力吸引更多观众,大茶馆也把演戏作为必念的生意经。虽然现在我们不完全清楚当时的人们是怎样地依赖戏园,但一些现存的资料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如,1916年,地方政府发布各茶馆戏园能接待观众的定额,作为进行控制的一种手段。那些著名茶馆的定额是:群仙茶园400,悦来茶园200,蜀新舞台200,蜀舞台150,可园120,品香120。万春茶园100。【63】这7个茶馆戏园共允许设1290个座位。虽然这个资料未显示每天可以演多少场,但一般来讲,每个戏园每天至少演两场,甚至三场。戏园还经常漠视警察关于不能增加座位的规定,容纳的观众经常超过政府规定的定额。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文章来源:国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黄敏兰]人人都是艺术家
下一条: ·[赵泉民]走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世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