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者也创作涉及当时社会问题的新剧,《落梅》便是其中之一。其故事情节是,一位叫陈伯坚的年轻医生治疗一位患病老妪,在出诊过程中,与其女儿惠芳相爱并定婚。一天,老妪病情恶化,陈前去救治。惠芳将一朵腊梅别在他的上衣口袋,叮嘱他一定尽心尽力。陈在老妇人床头看到一个装满钱的金色盒子,想到结婚需钱,顿生歹意,对未来的岳母下了毒,并拿走了钱。老妇人临死前看到了这丑恶的一幕,用其发簪在地上写下了“伯坚图财害命”六字。惠芳随后赶到,看到了盒子旁的腊梅和她母亲写下的字,遂向警察报案,陈旋即被捕。这出作为“社会教育”工具的“新”剧,试图向观众传达什么信息呢?该剧主要力图撕开那些“伪君子”的面纱。那位陈姓医生总是满嘴“道德”、“文明”,但内心却是贪婪和无耻。不过这个新剧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推行传统价值观,惠芳在法庭上面对陈伯坚的一番陈述便饶有兴味:“汝既做出此事,我不能置汝于法,是为不孝;既置汝于法,而别嫁,是为不义。不孝不义,惠芳不能为也。”于是伯坚既置于法,女妾不嫁,以图甫全。她试图以“一女不嫁二夫”来证明她恪守从一而终的传统道德,为杀害她母亲的人牺牲自己的婚姻。从该剧的说教来看,传统价值观仍占主要地位。该剧的人物和故事都很接近生活的真实,而且情节包含爱情、金钱和谋杀,很能吸引观众。【40】
在晚清,为倡导戏曲改良,社会改良者、警察局总办周善培曾推动开办悦来戏园,作为演改良戏和新戏的基地和范本。【41】周还聘请在川戏改革中起了重要作用的黄古安写了不少新剧,加以印行和传播。1924年黄去世时,已创作80多出新川剧,20多出清音。他把全部所写赠予三庆会。【42】他写的几乎所有川戏都是基于中国古代历史,弘扬正义、忠诚、爱国精神,以此推动社会教育。在《柴市节》、《三尽忠》、《朱仙镇》、《黄天荡》、《林则徐》等剧中,黄赞扬与入侵者斗争的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岳飞、梁红玉、林则徐等爱国英雄,当中国面临西方帝国主义侵略时,以他们的事迹激励人民斗志。如《柴市节》是关于南宋丞相文天祥拒绝投降蒙古的故事。而对那些投降敌人的变节分子,黄吉安则进行了淋漓尽致的鞭笞。在《江油关》中,他有意制造了蜀国变节守将马邈被处死、枭首示众的情节。当有人指责其违背历史真实时,他反驳道:如果不杀他,“何以辨忠奸,判曲直?”【43】
话剧的出现为戏剧改良注入了新动力。1920年代初,一些地方知识分子支持在悦来茶园演话剧。【44】1920年12月,四川全省学生联合会以万春茶园为舞台演“新剧”,并联合各新剧团到成都各校演出,推动社会教育。联合会宣称其目的是“启发民智”,而非牟利,要求警察在当前“军事戒严期间”,帮助维持秩序。由于演出收人用于“公益”,联合会要求免除当时必须征收的“伤兵捐款”,以及维持秩序的“弹压费”。【45】1931年,摩登剧社在大舞台戏园演出反对日本侵略的“爱国佳剧”《山河泪》,吸引了大批观众,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剧社相信在“九。一八”事变后,该剧能够激励人民“同仇敌忾”。【46】
因此,戏剧改良成为了政府、精英以及其他社会集团政治动议的一部分。显然,在茶馆和戏园观看演出并非纯粹的娱乐,而是与启蒙和国家政治联系在一起。【47】地方戏是最有力的大众娱乐形式,影响到人民的思想,也可以用作政治工具。精英发现了教育民众的一个重要途径,地方戏遂不可避免地被精英按其构想加以改造。不过,传统戏剧深深扎根于日常文化,影响着民众思想,因此是很难被轻易取代的。在抗战时期,政治对茶馆文化的影响达到史无前例的地步,并进一步冲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48】
茶馆戏园——新的公共舞台
清末民初,一些大茶馆开始把生意的重点放到地方戏上,卖茶则退居其次,它们逐渐演变为成都最早的剧院。如,1906年开办的悦来茶园,开始时服务范围甚广,除售茶外,还有两个餐馆,即悦来中西餐馆和一家春,外加一个戏园。在清末,仅在劝业场(后称商业场)一处,至少有三家茶馆戏园,即悦来、第一楼、宜春楼,相互间竞争激烈。【49】
辛亥革命爆发后,地方戏和其他曲艺一度禁演,但不久即恢复。1912年7月19日的《国民公报》便刊登有4条关于演戏的广告,反映了革命动荡后日常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在民初,不少茶馆戏园开张营业,其中有的称为“舞台”。虽然这些新设施也售茶,但主要是为了演戏,成为成都戏院的最早形态。东亚舞台于1913年开张。品香茶园的戏台也很有名,1915年吴虞常在那里看戏。后来,品香又建革心剧院,由于不少名角在那里演出,因而名声大振。【50】同一时期,大观茶园、万春茶园、锦江茶园等都名噪一时。
各茶园一般有自己的固定节目,称“坐场戏”,由于通常在晚上演,故又有“夜戏”之说。在白天,如果无固定剧目,一些茶园便可由观众点戏。虽然成都的戏园一般上演川戏,但也不排斥其他剧种,只要其能吸引观众。如悦来茶园演出秦腔,可园也从陕西聘名演员连同戏班人川。在各戏园激烈的竞争中,这成为吸引更多观众的一个策略。新移民也把他们的文化带人成都。1939年,广寒平剧院开张,十七八个逃难人川演员在此演平剧,这为他们提供了生计。同时,不少其他茶园也为从华北、华东逃难而来的艺人敞开了大门。【51】
在民国时期,历史最长、最有影响的戏园当为悦来茶园。悦来茶园是晚清改良者周善培在成都推行“新政”的成果之一,最早上演“改良”戏,成为新娱乐之样板。由于有极好声誉,许多名角和戏班都乐意到此演出。三庆会就是在悦来茶园建立的,许多川剧名伶从这里发迹。当1949年底共产党接收成都时,它仍然是生意最好的茶园之一。1950年,新政府要求成都的茶馆都要向政府登记。根据目前从档案中看到的详细登记表,悦来茶园当时共雇有各类员工126名,这些登记表为我们提供了雇员具体的背景信息,包括籍贯、年龄、性别、工作性质、家庭地址、教育程度、个人经历、亲属关系、是否参加任何社会组织、其他职业等。【52】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文章来源:国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