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杜忠美]简论峨山花鼓舞文化
  作者:杜忠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16 | 点击数:9742
 

  峨山彝族花鼓舞的表现形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歌”“舞”结合。但与其它歌舞不同,其它歌舞是由乐器伴奏或者边唱边舞,而花鼓舞是唱一段停下来再舞,舞一段停下来再唱。唱时无伴奏,只是舞者用鼓槌在鼓边上敲着节拍。曲谱都是花灯调,唱词清晰。唱词内容是根据其表演场合即节日庆典、祭祀、丧葬等属性而定的,表演场合不同,唱词内容也就不同。当然,唱调也是有所不同的。花鼓舞的唱词多数是表达舞者对邀请者的祝愿、赞美和感谢。这体现了彝族人民聪明,纯朴、善良的性格特点。如贺新房的唱词:“一进门来一见天,楚石栏杆排两边,三间正堂闪金光,堂窗天井四角方,五星高照大红帖,鲁班师傅来瞟梁,漆工画匠画彩图,八字粉墙加牌坊,里镶九面金银瓦,外加十道格子窗。”歌词整齐、顺口易记,生动感人。

  三、峨山彝族花鼓舞的分类及其特征

  峨山彝族花鼓舞的分类一般是根据节奏的快慢分为急鼓和慢鼓。所谓急鼓就是快节奏的鼓舞;板鼓就是慢节奏的鼓舞。急鼓刚劲有力,热情奔放,板鼓则柔中有刚,这是花鼓舞总的风格。即使同是急鼓或板鼓,因传入的时间和地点不同,以及艺人的继承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又形成了各地区在风格特点上的差异。就拿急鼓中的动作“左半落”、“右半落”、“后左半落”、“后右半落”来说,富良棚乐里冲村是跳起落地时半蹲,力度偏重,塔甸九龙村是跳起落地时全蹲,又快速立起,似蜻蜓点水。而岔河宝石村的动作是以快见长,如“左甩开”、“右甩开”等动作时,左脚落地右脚速起;做“小引三步翻身”时是左右脚交叉向前迈步,身体左右摇摆如醉拳。这说明峨山彝族花鼓舞文化与其他的任何一种文化一样具有地域性特征。是峨山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特定区域人群的区域竞争意识,促成了峨山彝族花鼓舞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四、峨山彝族花鼓舞的社会功能及作用

  花鼓舞作为峨山彝族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过去主要是丧葬时的一种带祭祀性的歌舞表演,并且这表演只限于五十岁以上正常死亡的老人才举行。每逢办丧事时,办丧事的人家或其亲戚朋友就请花鼓队来跳。从丧事时的表演程序:在灵堂前跳“进拜”(拜四方)——唱进门歌——在灵堂里跳“进拜”、唱绕棺歌——灵柩抬出门时跳“进拜”、“蛇蜕皮”、“凤凰舞”等,并唱送葬歌——灵柩下葬后在主人家中的灵堂跳“进拜”扫堂等等来看,彝族人民丧事时跳花鼓舞的主要用意恐怕就是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对死者的慰籍以及希望死者“走”得安心,通过锣鼓声驱走邪气和晦气的思想感情。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峨山彝族花鼓舞文化是与彝族先民的宗教文化紧密相连的,它是峨山彝族人民心理情感和思想状态的最好诠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思想意识的提高,峨山彝族花鼓舞的社会功能已不仅仅局限于丧葬时的表演。现已远远延伸和超越了其原有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节日庆典、大型文艺活动、调演比赛、逢年过节、贺新居、联欢、开新街等场合都少不了花鼓舞表演。通过花鼓舞表演,增添节日或活动的喜庆气氛,陶冶人们的情操,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交流。

  现在,峨山彝族花鼓舞已被全县人民所认同、所喜爱和参与,给社会的和谐发展注入了既古老又年轻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和艺术源泉。1980年通过汇编和加工整理的花鼓舞《丰收花鼓》获玉溪地区奖项,1981年3月该节目代表玉溪队参加省农民文艺调演获优秀节目奖。1988年9月,峨山组成彝族花鼓龙队,代表云南省晋京参加全国舞龙大赛获第三名,同月,百人花鼓队代表玉溪地区参加云南省首届民族艺术节表演取得了较大的成功;1992年《花鼓舞》又以百多人的方队,参加在昆明举行的中国第三届艺术节表演,获开幕式表演—等奖;1999年10月峨山彝族百人花鼓队代表云南省参加首都国庆50周年庆典大型文艺联欢晚会,在本届举行的大型游园文艺演出,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此次晋京表演被首都联欢晚会总指挥部表彰为“五好表演单位”并获“组织奖”。由此看来,峨山彝族花鼓舞确实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文化性和观赏性,是峨山人民生活中不可代替的民族文化艺术载体和形式,是峨山彝族传统文化中既古老又年轻的优秀民族文化和艺术源泉。它具有较强的民族感召力和凝聚力,具有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的作用。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玉溪新闻网 2009-11-14 14:39: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喀左为啥把抢救故事当成大事
下一条: ·云南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护根”行动
   相关链接
·[覃鹏]凉山彝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柳玥]峨山彝族火把节仪式中的性别分工及性别关系
·[丁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研究·[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
·[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
·[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
·[王菊]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王蔚]浅议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特征
·[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贾国立]红河彝族尼苏人叫魂仪式
·[陈晓颖]“礼簿”上的秩序与变迁·[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王光荣 王春燕]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巫达]变异中的延续:凉山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及其动因
·[王丽清 董秀团]彝族土主信仰传承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研究·陈永香 等:《彝族史诗的诗学研究——以<梅葛><查姆>为中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