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七十五年前的草原敖包祭
  作者:欧库哈特   译者:刘迪南 译;陈岗龙 校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12 | 点击数:8784
 

上世纪30年代的苏尼特右旗牧民和蒙古包(资料照片)


  编者按:本报在7月12日四版发表的《策“马”四千里 只为与敖包相会》一文,描述了本报记者今年在苏尼特草原参加祭祀敖包与那达慕大会的过程。为让读者更详细地了解苏尼特草原的敖包文化,我们在这里再刊发一篇75年前清华大学外籍教授欧库哈特的旧文。这是一位外国人在苏尼特右旗参加一次敖包祭祀的亲身体验
 

  正如苏尼特右旗旗长、锡林郭勒盟盟长德王所说的,我所要描述的这次敖包祭祀乃是特别盛大的一次。

  祭祀的前一天,周围的王公贵族们就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当天晚上德王宴请客人……德王把马奶酒敬给每一个客人。他告诉我喝太多的马奶酒对胃不好,但是另一方面它可增加一个人的爱的力量。在享用晚宴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德王的乐队弹奏的蒙古特有的弦乐。那琴是镀金的,琴的卷颈上雕有一颗绿色的马头,只有一弦,琴弓子是用马尾鬃做的。它可以奏出圆润的低音。所奏的曲子并不似中式而是俄罗斯的调子,音阶也不似中式的五音,而像西方的半音。这些乐器中没有一种是协奏乐器。

  敖包祭祀在次日凌晨举行。在王宫西北大约三四里以外的一片突起的草场上坐落着苏尼特旗的大敖包,它是一座相当完美的小山。它的曲线相当完美。若不是由于它的高度,人们会以为它是人造的。它是方圆几十里的路标,也包括北部200里的塔木沁大草原。仿佛它己经消失在这片戈壁中而最后又点亮了这片戈壁。事实上它是你进入蒙古的最后一个山头。它的位置和形状使它几百年来自然而然地成为圣山。敖包就在这座山的山顶上。

  最有趣的要数敖包的形状。它的前面摆放着古代和现代的各式武器,这好像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它的根基呈斗篷状,其顶部有头盔状物,前面有防御物,在它的边上还有各式的臂状物。前面是两把剑,侧面是两支枪,后面是弓箭。苏尼特的大敖包中间是带有佛像的铁柱子,就像蒙古抵御纯自然力量的神灵。它相当简单,但是无论如何它是人们崇拜山神的最自然的表现。

  毫无疑问,这座山在喇嘛教传入之前就早已存在了,敖包本身也已经具有相当长的历史了。敖包前面摆放着献给神灵的羊。在等候王公到来的时候,喇嘛们敲起鼓,打着镲,吹着号角和海螺。

  大约8点钟,德王和他的随从们骑着马来到草场上。德王骑着一匹白马,带着他的大儿子和旗里的官员。他的身后跟着两排身着长袍、打着黄旗的士兵。当德王到达敖包前时,贵族们和家臣过来迎接他,在他的马前面磕头。他走到敖包前面,和他的随从们在垫子上跪下来,向敖包磕头敬礼。他的两侧是他的两个儿子。他的小儿子才4岁,打扮得像个小喇嘛,他已经进了喇嘛庙,以后将成为这座寺庙的主持喇嘛,是个重要人物。德王还参加了诵经活动。整个祭祀活动就像其他祭祀活动一样慢慢地进入了高潮。

  接下来是祈求者为牲畜祈福,但并不是为那些作为牺牲的牲畜祈求福分,而是为那些幸运的牲畜求福分。打上印记以后,这些幸运的牲畜被放回畜群中,任何人不得骑用或宰杀。仪式的最后一部分是人们绕着敖包走几圈。每个人绕着敖包走的时候要念念有词,并向敖包鞠躬。在围着敖包走的人当中有几个头扎彩带、身着特殊服饰的男孩子。他们是参加敖包祭祀后举行的赛马的小骑手。喇嘛们根据人们的请求为他们祈福。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文化报 2010年07月26日 13:38

上一条: ·十姊妹歌,独特的土家婚礼仪式音乐
下一条: ·喀左为啥把抢救故事当成大事
   相关链接
·[路转红]肃北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研究·[包海青]论蒙古族叙事民歌文本生成与传承机制
·[詹娜]喀左蒙古族民间叙事群体生成的动力解析·[郭永平]地域景观、民族文化与辽西蒙古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刘玉颖]从印尼西加省山口洋市的元宵节巡游看印尼华人的族群文化构建·内蒙古师范大学举办中国蒙古民俗研究百年历程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
·[李泽鑫]初访喀左——蒙古族特色民居·[曾秋馨]物质技艺与族群文化记忆
·[包海青]论近现代蒙古族叙事民歌发展原因和动力·[乌丙安]近代蒙古族著名作家尹湛纳希
·[江帆]蒙古族民间故事长河的“双子”灯塔·何红艳:《科尔沁蒙古族说唱文学研究》
·[王宪昭]论蒙古族神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质·[赵秀华]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会音巴雅尔考证
·[乌兰其其格]蒙古族乌珠穆沁部落关于民歌审美意识的地方性表述·[乌春雷]东蒙地区蒙古族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行动与实践研究
·内蒙古蒙古族非遗数据库一期工程通过验收·[色音]蒙古族萨满文化:变容与保护
·探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新维度·田野║ 从民俗生活实践走近地方文化: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文化考察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