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立秋那点事:“秋老虎”也分公母
  作者:王红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08 | 点击数:8425
 

  立秋习俗
  山东不大流行“贴秋膘”

  “立秋是一个大节,古人把立秋当做季节的分界,因此有很多习俗。”李万鹏教授告诉记者,时至今日,我国民间仍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啃秋”等习俗。

  所谓贴秋膘就是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没有什么胃口,体重大都会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在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以肉贴膘”。

  啃秋的方式则有多种,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树阴下席地而坐,抱着西瓜、香瓜、山芋、玉米棒子啃。

  山东有关于立秋的习俗吗?对此,李万鹏教授表示:“就我所知,像北京、天津等城市对立秋‘贴秋膘’特别重视,而在山东‘贴秋膘’不是很盛行。济南作为省会城市,人口流动频繁,特殊的习俗少之又少。”

  济南立秋要吃“打虫药”

  济南民俗艺术馆刘学斌馆长告诉记者,他是地地道道的“老济南”。小的时候,每到立秋的时候,父母都会让他在立秋的这天晚上不能吃肉,不能吃菜,而是要吃“打虫药”。

  “这是因为整个夏天吃的水果一类的生的食物比较多,所以说在这天晚上小孩要吃打虫药。”刘馆长一边回忆一边笑着跟记者说,“我记得小的时候,一到立秋时节,药店里的打虫药都会十分紧俏。”

  记者了解到,在济南以外的山东地区还流传着一些立秋习俗。在胶东地区,中午一般吃水饺或面条。在山东诸城和莱西地区,吃一种豆沫和菜煮成的小豆腐,俗称“渣”,当地民谚云:“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小孩不呕也不拉”,说“渣”有防止肠胃病的功效。

  立秋养生
  多食瓜果当心吃坏肚子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例如,苹果富含糖类和钾盐,患有肾炎、糖尿病、冠心病者应少食;吃梨过多会伤脾胃、助阴湿,使胃肠功能失调,胃寒腹泻者应忌食;葡萄含较多柠檬酸、苹果酸等,糖尿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

  立秋会带来“秋燥”的有关疾病,应该多吃润肺的食物,饭前多饮鸡、鱼汤等。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萝卜、西红柿、豆腐、藕、蜂蜜等。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

  立秋之后别急着添衣裳

  秋季天气骤然变凉,这时候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寒冷,于是一些人急急忙忙地将厚衣服穿在身上,其实这种方式并不是好的养生之道。养生专家表示,人们经常听到一句谚语“春捂秋冻”,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因为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代谢加快,机体耐寒能力增强。当然,“ 秋冻”也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在进入深秋时就要注意保暖。

  另外,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畅,又能增加活动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秋老虎”竟然也有公母?

  阴阳五行说中,甲乙寅卯东方木,丙丁巳午南方火,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亥子北方水,戊己中央土,辰戌丑未四库土。东曰青龙,西曰白虎,南曰朱雀,北曰玄武。秋属西方庚辛金,是为白虎,秋老虎之说可能起源于此。民间所言的秋老虎指的是秋后气温的变化,称秋热是“秋老虎”。

  “秋老虎”又以生物界雌虎猛于雄虎,进而称特别热的秋天为“母秋”。这一观点甚至为学界所接受,《 现代汉语方言大辞典》就收有“公秋”、“母秋”词条。

  但何为公,何为母,百姓甚为关心,说法多种多样,曾有某民俗专家说双日为公秋单日为母秋,还有说法称白天立秋为“公秋”,夜晚立秋为“母秋”。不过这些说法都没有得到广泛认可。(来源:生活日报)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2010-08-07 09:36:18

上一条: ·[朱承]《礼记·月令》的自然、生活与政治
下一条: ·[吴棠]“七月半”的民俗
   相关链接
·[王晓鸣]关于二十四节气传承传播情况的思考·四时花开 ——“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展
·[张治]媒体创新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实践初探·关于征集“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研究课题”选题的通知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在京成立·[刘卷 王敏]基于二十四节气与地域文化符号的叙事性产品视觉设计研究
·[张婉婷 刘芳芳]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传播的创新方式研究·[童方云]《二十四节气菜·宴》在常州的呈现
·关于召开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网络视频会议)的通知·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年会倡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经验
·“二十四节气文化艺术展”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专题║ 二十四节气——历史智慧与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刘晓峰]二十四节气与古代科学精神·[郑艳]春秋代序 日月不淹
·[张勃]顺天应时: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精神·[梁珊珊 祝鹏程]从田园到城镇:二十四节气之于当代的意义
·[杨秀]人间四月天之立夏·[龙晓添]秋向此时分:丰收的节气与节日
·[袁瑾]二十四节气:天人共生的中华时令智慧·[邵凤丽]天时与人伦的融通:二十四节气中的祖先祭祀礼仪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