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西闪]茶馆:历史学家的乡愁
  作者:西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29 | 点击数:9687
 

  

阳光明媚的午后,一位成都的老人正在怡然自得地喝下午茶。资料图片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作者:王笛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2月版 定价:59.00元
 


  在历史学家王笛先生的专著《茶馆》中,读者会发现成都人的两种热爱:一是晒太阳,二是喝茶。原因各有不多,前者是因为少,盆地一年四季难得阳光;后者是因为多,大街小巷皆有茶馆。人们的至爱则是一边晒太阳一边喝茶。将少与多结合起来,灵活地调和矛盾,这正是成都人的性格。

  我所居住的玉林西路,短短六七百米,不下五家茶楼。这还没有算上著名的白夜和小酒馆———两家酒吧在白天里其实也是茶馆,三三两两坐着茶客。不过,平日里我们很少去这些茶楼。价格偏高,场合稍显拘谨。

  大约有几年,我们常去四川大学旁边的培根路。那里茶馆众多,学生老师,作家艺人,气氛和乐。后来遇上拆迁,茶馆抗争无效,黯然鸟散。之后拆迁方谎称要新建的牙科医院渺然无踪,耸立起来的是一组名叫“格林威治”的电梯公寓。

  现在隔三差五的,我们爱去黄瓦街。那是位于城西的一条小路,梧桐环绕,街沿上摆着简易的木桌竹椅,都是茶铺。一旦去那里,必会碰见翻译家周成林。他每天都在那里看书,也在那里会客。黄瓦街的茶铺就是他的客厅。

  有时我们去陕西会馆。会馆始建于康熙二年,颇有北方建筑的雄浑之气。后院清幽,两棵巨大的银杏树一雌一雄,遮天蔽日,特别适合盛夏乘凉。我们曾在那里和作家阿城饮茶,谈论老成都的芽菜包子。会馆的茶虽然偏贵,一杯毛峰也要15元,不过茶叶是采自蒙山的地道货,偶尔来尝尝很是值得。

  望江公园的茶园很多,竹林之中,蔷薇架下,湖畔江滨,无处无有。我们不常去,因为老年人居多,麻将声声,不胜其扰。如果要去,就到临薛涛井最近的那家,主要是为了方便住在东城的几个朋友。公园旁的河心岛上,一个名叫“罨画阁”的露天茶园也会去坐一坐,看看白鹭翻飞,也是一景。

  西华门街的白果林茶园也是我们常去的地方。园中大大小小数十棵银杏,再喧闹的声音都消融得了。茶园位于城中心,靠近市里最大的天主教堂———“圣母无染原罪堂”。这座始造于光绪年间的拜占庭式建筑曾是四川地区的总教堂。如今,它的正门面对的是硕大无朋且银光闪闪的房地产交易中心,相当魔幻。

  实际上,以房地产为代表,所谓“现代化”一直在挤压茶馆。当然,也包括这个城市所特有的地方文化。王笛先生所写到的,正是百年来的这一趋势。

  大概是5年前,他的著作《街头文化》刚刚出版,颇受好评。而《茶馆》严谨妥帖,直接点出了他研究成都茶馆的三种角度: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作为一个成都人,王笛想通过茶馆变迁去理解自己所热爱的这座城市的历史。而这一旨趣则准确地反映在他自己翻译成中文的《茶馆》副题中:“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书名以及书名的变化,已颇能体现作者的价值取向与研究方法。而中文版比英文版更加丰富的内容,在我看来,则透露出历史学家的乡愁———对时空流逝的追索,对地方文化的热爱,以及对现代化的深刻反思。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网-新京报 2010-05-24 09:03:17

上一条: ·[谢少波]日常生活与受众话语实践
下一条: ·[王笛]从“微观世界”入手理解“宏观世界”
   相关链接
·[万水清 胡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茶馆发展路径选择·[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
·[万水清 朱婉尚婕 稽明星]基于文化聚落中的都市茶馆变迁·[岩本通弥]“作为日常学的民俗学”思考
·[陈星煜]坚定开辟当下生活世界的民俗研究·[鞠熙]城市里的邻居们——北京城内“四大门”动物的生活世界
·[黎中正]返魅:疫情下的身体民俗实践与生活世界回归·[周福岩]民俗与生活世界的意义构造
·[王笛]茶馆、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对20世纪后期成都茶馆业的实地观察 ·[宋靖野]“公共空间”的社会诗学
·[赵李娜]学术转向与历史借镜:近年“技术与民俗”诸议题实质蠡析·[黄剑]社区营造中的意义生成与共享
·[黄治国]传统节日的现代性危机与日常生活批判·[尹虎彬]生活世界和自然秩序中的传统文化价值
·[王欣]论“生活世界”与民俗学·[丁阳华 韩雷]论民俗学中的“生活世界”
·[王杰文]日常生活与媒介化的“他者 ”·黄清喜:《石邮傩的生活世界:基于宗教与历史的双重视角》
·[陶德臣]两宋时期的饮茶风俗·[李公明]从废品生活到……废品政治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