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摘书影·
后记
《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系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中心同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合作项目,是据中研院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所藏石启贵先生《湘苗文书》手稿,由文日焕教授任主编,我们与王明珂教授联手组织巴代祭司、专家学者及有关专业人士,通过原稿勘校及“田野”调查、整理译注而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立教授、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研究创新基地文库主任戴庆厦教授、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代祭司传承人石寿贵在百忙中分别为本书作序,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学研究员伍新福教授为本书撰写石启贵先生传略,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王明珂教授撰写前言。
参与《湘苗文书》解读、整理译注的有石源楚、石正扬、欧俞谷、石寿贵、麻树兰、石建中、张应和、麻树刚、石美群、石建农、杨再彪、龙银佑、吴朝丰、石满英。
我们作为石启贵老先生后人及本书编译者,承王明珂教授“前言”之后,聊赘数语作为后记。
九、孝家出丧之情形及孝男孝女举行之仪式
当未出丧之前,巴代或道士,手执火棒一根,取地府灯一盏。所谓地府灯者,即用碗一个,倒茶油放人在碗内,点燃,放亡人棺木之下,届出丧时,用以覆在棺木之上。巴代或道士,将咒语念毕后,以火棒将碗打破。帮忙人众,即把亡者之棺木移出门外,再用木杠两根,系在棺木之旁,以便抬去坟上。孝男在棺木之前,孝女在棺木之后。男戴白巾,一端系在头上,一端放垂背腰,拖长至脚后面。女戴白巾,用线将白巾一端缝做个尖帽形,笼在头上,白巾一端,吊放背身。棺木前后两边,系以极长之白布,送一般孝男孝女扶之,俗谓之拉牵。抬棺木人众,到了路上,有一般系与亡者女婿属亲谊关系者,即闹吃女婿酒,种种的无礼要求,及至新茔地点。下葬时候,将亡者井内的土平好,即烧油麻稿热坟,地理先生画卦,放雄鸡啄米。相传此鸡吃米时,可卜孝家之吉凶。把鸡取出,即放棺下井,地理先生,再下罗盘,定方向,又用白米一升、巾参以纸钱及钱,俗谓之阴阳钱。地理先生站在亡人棺木头上,孝男孝女跪在亡人棺木脚下,每人两手各举衣角接米,地理先生,口念咒,手撒米奉承。如荣华富贵,一些好言。孝家男女,称感谢不已,地理先生又代用旗一面,拿行招魂仪式。凡到新茔地点的人,无论男女或主客转到孝家,均要含白饭一颗,或数颗,相传谓新茔地方易失魂魄,含了些饭,魂魄自然归身护体。所以主人深知此中习俗,当未有人回来时,即备一饭放在门外,以便到坟上的人,如法取含也。十、巴代举行之事宜
自将棺木抬出去之后,众宾客及孝家帮忙人等,几欲回来时,巴代即备水青朋草一把,用竹筒装水一筒,站在孝家门外,或十字路口,大念特念各种咒语毕后,并用水青朋草洒水。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