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发布会
  作者:记者 陈晓蓉 董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10 | 点击数:29617
 

  6.《西兰卡普——土家织锦大师和传人口述史》

  讲述人:叶水云等(织锦艺术家,土家族,湖南凤凰人)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语,意为土家花铺盖。它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是土家族的传统工艺,完全以手工方法在木机织上完成。它是中国民间织锦的典型代表。“西兰卡普”在制作工艺上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经线不变,纬线根据花纹的需要随时割断、变化使用,交换变化的纬线,织就了绚丽多彩的图案,其艺术价值相当高。由于图案是几何形的变幻造型,故对织花人的造型和色彩能力、审美能力要求也非常高。在过去,“西兰卡普”是土家姑娘的女红手艺,她们从十二、三岁就随长辈学习技艺,长大后就成为织锦能手了。现在,由于现代化工业化的冲击,“西兰卡普”已经成为少人问津的手艺,会织的人屈指可数。本书的讲述人叶水云是中国著名土家族工艺美术家、织锦大师叶玉翠的孙女,她从小跟随姑婆学习“西兰卡普”的织法,用心学习,努力钻研,不仅熟练掌握了全套技艺,还整理了三百余种“西兰卡普”的传统图案和织造工艺。在湘西,在这个人杰地灵的边城,听织机的声音和叶水云等土家织锦高手讲述西兰卡普的故事,湘西人的生活画卷在土家织锦中和织女们的手上徐徐展展开。

  (注:叶水云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

  7.《世代陶人——陶瓷大师孟树峰口述史》

  讲述人:孟树锋(陶瓷艺术家,汉族,陕西铜川人)

  陕西铜川古称耀州,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民间陶瓷生产中心,唐代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民间陶瓷烧造作坊,北宋代达到最高峰,产品以日用器皿为主,种类十分丰富。造型朴素、大方、厚重。釉色以当地土釉为主,装饰手法有绘花、踢花、堆花、镂孔等。耀州窑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不仅出现了马蹄窑这样最为科学的窑炉,装饰艺术也达到顶峰,北宋中期曾烧造宫廷的贡瓷,元代以后逐渐衰落,大量的窑户迁徙到附近的陈炉镇,继续生产,使陈炉成为窑场林立,炉山不夜的十里窑场,耀州窑在陈炉镇得以传承。这里曾住着得八百窑户,“镇民俱业于陶”。祖祖辈辈以窑为生,有的可以追溯十代以上。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陈炉的陶瓷产量一直很大,最多时达到年产1500万件的出口量。但是,现在,窑场依旧,炉火却早已熄灭,30多个大型的马蹄窑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空寂的镇子,满山的陶瓷碎片,满眼历代沉积的物证,令人压抑难奈。耀州窑被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列为第一批试点项目。出身世代陶人的孟树锋,从陈炉走出去,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又回到家乡当了二十年的厂长,目前是陶瓷研究所的所长,亲身的经历和痛彻心肺的体验,让这西北汉子发出了“老天要灭耀州窑”的慨叹。听他讲述秦腔一样苍凉的故事, 也让人在不断的唏嘘中,燃起耀州窑复兴的希望。

  (注 孟树锋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网 2010-06-2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西方镜头下的民国民生
下一条: ·北京的胡同、门楼、四合院
   相关链接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王丹]舞蹈口述史的理论构塑与应用价值研究·[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
·[汤健敏]节日结构中民间艺术的传承·[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宋嘉琪]坚守本真和顺时而变: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双重选择·[师慧]晚清民国的文化娱乐业与江南宣卷的现代发展
·[曾榆净 梁莉莉]“看见”多重行动逻辑下的女性传承人·[艾晶]优势视角下广西女性非遗传承人发展路径研究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于翔]心流:女性剪纸群体的最优心理体验·[肖志鹏]口述史理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言范式研究
·[邬梦茜]浅析民间艺术的遗产化·[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程启芳]楚州十番锣鼓的审美经验研究
·[林德山]从资源到资本:民间艺术旅游开发路径研究·[陈岱娜]自我经营、性别与边界:社区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人现状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