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地震心理遗创症:记忆还拧紧我们的心弦
  作者:记者 吴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5-27 | 点击数:15352
 

  一切都隐藏在“貌似”中

  密密麻麻的帖子,满眼都是“异状”和“震惊”,以及“求解真相”,内容大同小异,多为荒诞不经的“自己吓自己”……

  郑州网友“封封你”于5月8日下午3点半发的帖“郑州这几天情况”是典型代表。

  原文照抄,帖子列举了郑州地区九大异常:

  1.有地震云,大多条状,也有辐射状,持续时间越来越长,颜色越来越重。今天更是随时能拍摄到。

  2.传说的‘掠平虹’与大日晕也出现,尽管不是特明显。

  3.深夜时可听到轰轰低沉的声音,像是地球抽风。

  4.昨天19点半左右见到基本晴天的一个淡云处突然闪光,颜色蓝中带黄,只一下。

  5.今日见到很少群飞的麻雀有6群(每群200只左右)飞向远处,其中4群飞向正东,另外两群飞向东南。与此对应的,原来自己的观察区麻雀明显减少。

  6.今日阴天,以往大多鸟类特别是燕子麻雀等飞行高度较低,但今天非常高,不注意几乎看不清。

  7.养的两头猫头鹰昨天夜里突然飞走,到目前尚未回来。以前就在窝附近,飞走顶多不过2小时就回来。

  8.天气预报说晴天或多云的,反而是阴天。

  9.感觉类似沿海,太阳底下就是再晒再热,但背阴处风是凉的。

  且不论“封封你”观察到的以上现象能否称得上“异常”,值得注意的是,跟帖者大都像他一样异常敏感,陷入紧张——“我这两天也发现地震云,家人说我太紧张。大家感觉什么方向?”“西安也这种情况。”“以前家里的小黄蚂蚁杀不完,今年一个也不来了,奇怪。”

  但凡“汇总异常”的帖子,总能引发一连串跟帖。甚至连自然界的风大风小、夜晚的月亮看不看得见、人体的头晕眼疼也被划入预测地震的指标……一位网友意味深长地归纳出:“一切(异常)都隐藏在貌似中。”

  幸好还有人发出常识的声音。有位网友对疑似“地震云”照片评论说:“拜托,这是标准的‘日头云’,说明第二天会是艳阳高照的天气。”还有网友回复有人提到“蚂蚁出动”时写道:“蚂蚁跑出来不一定是要地震,也许是要下大雨了。希望各位平时有时间唠唠嗑,打打牌,喝喝酒,谈谈恋爱,有时间多看看书,多上上网,学习学习,就不会人云亦云了。”

  谣言的市场很“年轻”

  由好奇、恐惧与游戏心理混杂在一起的奇特冲动似乎难以消除。“看见地光了”,“全国学校提前关闭了”,“地震云一路向西,最终指向的地方会发生大地震”……这些想像性的预测,像一个个气球,从始作俑者口中吹出,在人群中迅速滚成大雪球。

  5月8日下午3点多,网友“小混羽儿”写道:“个人觉得,我们需要心理疏导了”。另一位网友跟帖表示同意,说“担惊受怕久了,弦要断了”。

  5月9日深夜,有人感言:“自从来了地震吧,作息规律都变了,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啤酒瓶倒了没?地震了没?自己还活着或者被埋了?还能在这发帖,甚是欣慰。”

  5月9日凌晨,赤壁吧吧主、网名“时光流逝的岁月”(下称“时光”)的武汉高校大二学生不记得第几次在百度贴吧上把《怎样应对地震频发带给人们的心理恐惧》这篇文章又贴了一遍,希望对“等地震”、“观异常”、“信谣言”的人们有所警醒。

  记者和他展开一番对话。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 新华网:2010年05月12日 09:24:2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南帆]压抑和解放:日常生活的细节和符号
下一条: ·[谢少波]日常生活与受众话语实践
   相关链接
·[陶子煜]当局者观·[程瑶]转危为机:紧急情况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用
·[王云聪]朋友圈疫情谣言的个人叙事性·[祝鹏程]谣言认知的主观维度: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观察与反思
·[王晓葵]灾害应对与强韧性社会构建的民俗学视角·[程鹏]“烟花爆竹除疫”:传统民俗的发展困境与疫情防控下的民俗学反思
·[刘佩川]灾害叙事视角下的祈雨习俗研究·[周争艳]论谣言中否定性箭垛人物的层累与建构
·[肖涛]谣言与灾难记忆的建构·[胡琳]灾害叙事与埋岩习俗的文化阐释
·[何佩雯]苗族民间叙事中的灾害母题表述研究·[程瑶]转危为机:紧急情况下的非遗保护和利用
·[何佩雯]苗族民间故事中的灾害伦理·[王晓葵]灾害民俗志——灾害研究的民俗学视角与方法
·[邱月]本真性的困惑:汶川地震后北川羌族的文化展演和身份焦虑·[刘文江]记忆、展望、重复与认知:谣言“叙事家族”的心理机制研究
·“灾害文化与生死观”学术工作坊在沪成功举办·[王东杰]"讲故事"与传统中国社会的群体恐惧
·[山田仁史]蟹与蛇——日本、东南亚和东亚之洪水和地震的神话与传说·[张多]灾害的神话表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