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尹虎彬:《口传史诗的民俗学研究——“中国史诗类型学研究”简介》,转引自“中国民族文学网”(www.iel.org.cn),2008年8月29日。
[2]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3期。
[3] 《中国藏学》2008年第2 期。
[4] 《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2期。
[5] 《语文学刊》2008年第5期。
[6] 《西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季刊)。
[7] 《西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季刊)。
[8]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9]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10] 《西藏体育》2008年第3期。
[11] 《西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12] 《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2期。
[13]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14] 《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4期。
[15] 《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4期(季刊)。
[16]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17] 《绿色中国·A版》2008年第9期。
[18] 仁钦道尔吉:《蒙古英雄史诗源流》,第43-44页,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季刊)。
[20]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年第5期(双月刊)。
[21]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2008年第5期。
[22]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蒙古文版》2008年第3期。
[23]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2008年第6期。
[24]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25]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26] 《西域研究》2008年第4期。
[27]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双月刊)。
[28]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季刊)。
[29] 《新疆社会科学哈文》2008年第3期。
[30] 《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31]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32]《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期。
[33] 《南方论刊·学术之窗》2008年第10期。
[34]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11期(月刊)。
[35] 《思想战线》2008年第2期。
[36]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37] 张松如、郭杰《周族史诗研究》,长春出版社1998年版。
[38] 《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月刊)。
[39]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40]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5期。
[41]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42]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43] 《江海学刊》2008年第3期。
[44] 《缺类现象的背后:中西史诗文类之衍变》,《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第11期(月刊)。
[45] 郎樱:《田野工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十年史诗田野工作回顾与思索》《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9期。
[46] 《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月刊)。
[47] 《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4期。
[48] 《世界文学》2008年第5期,第285-299页。
[49]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50]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8年第2期。
[51] 《长江学术》2008年第1期。
[52] 《文学教育》2008年第7期。
[53] 《世界文化》2008年第3期。
[54]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
[55] 《世界文学评论》2008年第2期。
[5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学者文库,社科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57] 时事出版社2008年版。
[58] [美]沃尔特·翁著,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9] 转引自民俗学博客“吴晓东的吊脚楼”。
[60] 西原即“西部高原”简称,指越南中西部的高原地区,包括多乐、嘉莱等多个省份。
(说明:本为年鉴中的一部分,在发表时有删节,此处保留了最初的版本,希望给大家的研究提供一些线索。)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