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妈勒访天边》故事的解读、分析,我产生了这样一点心得,少数民族不同于原始民族,就我国而言,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在解放前就已经进入了阶级社会,有的与汉族一样已处于封建时代。进入阶级社会后,人们的神话思维观念逐渐淡薄,而理性意识日渐觉醒。因此,不能总以审视原始文化的眼光看待少数民族文化,动不动就和神话思维联系起来。就壮民族的口头文学来看,其中有一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话思维的神话或传说,但也有不少表现出鲜明的理性意识的传说或故事,所以并不能以看待原始文化的态度一概而论,当然,也并不是只有从原始文化的角度去发掘、探讨才具有意义,从理性思维的角度探讨其反映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对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民族团结,有着同样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妈勒访天边》虽仅是一篇短短的故事,但其蕴含的社会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都不可低估,文艺界的改编所获得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但学术界的研究却还仅是一个开端。本人虽尽力发掘,但因学识浅陋,心笨笔拙,自觉辞不达意之处甚多,谬误之处概是在所难免,望廖先生及其他学界贤达不吝赐教,本人定会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农冠品、曹廷伟《壮族民间故事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
[2]谷德明《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M].西北民族学院研究所编印.1983.
[3] 蓝鸿恩《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丛书·故事大系·壮族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4]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编委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第三分册)[ 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5]廖明君《壮族自然崇拜文化》[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6]王学泰、李新宇《〈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批判——为中国文学经典解毒》[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7] 汪金友《我们还需要愚公精神吗?》[N].北京:《人民日报》.2005年8月8日.
[8]农冠品、曹廷伟《壮族民间故事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
[9]梁庭望、农学冠《壮族文学概要》[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
[10]农冠品、曹廷伟《壮族民间故事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
[11]农冠品、曹廷伟《壮族民间故事选》[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
[12]农冠品、曹廷伟《壮族民间故事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
× 收稿日期:2005-12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