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陈金文]壮族民间故事《妈勒访天边》的文化解读
——兼与廖明君先生商榷
  作者:陈金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28 | 点击数:22906
 

  《妈勒访天边》故事另一点让人们感觉不解的是,人们做出“访天边”的决定,没有任何实际性的功利性动机。我以为,“访天边”是一种探索自然奥秘的行为,可以提高到科学探索的层次来认识。科学不同于技术,科学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或本质,所探求的是自然界和社会领域中的客观真理,科学研究过程并不以改造世界为直接目的,不直接服务于人,它的直接目的是认识世界。技术是科学的应用和人类的发明与创造,才是与实际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学需要有为学术而学术、为知识而知识的那种所谓“纯理论的兴趣”。不少人认为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有着先进文明的中国萌芽,是因为中国古代科学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极端的实用取向的科技价值观。实用科学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的发展动力来自于现实要求。一旦现实不再提出要求,科学研究的动力也就没有了。中国文化重实用几乎是学术界的一个共识,就儒家文化而言,关注的几乎完全是日常伦理,而对“六合”之外,几乎采取的是一种完全漠视的态度。这不能不说是近代科学没能在中国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出人意料和难能可贵的是,《妈勒访天边》故事中的人们做出的“访天边”的决定没有任何实际性的功利目的,大异于国人的传统价值观。我们当然不能对传统社会壮族民众的观念意识过于拔高,但我们却不能不说这则故事中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包含着科学自觉意识的萌芽。在这则古代民间故事中,壮族先民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功利观念的束缚,表现出对纯以认识世界为目的的探索活动的浓厚兴趣,这不能不让人惊讶和佩服。

  总之,从《妈勒访天边》故事的发生来看,壮民族曾经萌生过探索或破解自然奥秘的自觉科学意识,或许它仅仅像一道闪电一闪而过,但仍然是值得我们珍视或宝贵的。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壮族人民没有走上近代意义上的科学之路,但就此我们认为,他们完全可能有能力接受和发展现代科学,在新时期为中华民族的科技强国战略做出突出的贡献。

  就《妈勒访天边》故事的发展来看,人们所决定的“访天边”的人选也是出人意料的。人们一般会认为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年青人有力量,小孩有年龄优势,都可能会成为人选,而孕妇作为女性是弱者的象征,二者身体臃肿,行动不便,不可能被委派担此重任。但故事中被委派走上了寻访“天边”的漫漫之路的却恰恰是孕妇。而故事中借孕妇之口说出的理由又不能不让人信服:“给我去最合适,我年纪还轻,可以走五、六十岁,到那时候还走不到天边,我生下的孩子,他可以继续向前走。”[10](p24)这部分内容不但表现了壮族人民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更是表现了壮族人民不同寻常的智慧。

  就故事的发展来看,寻访天边的行为还得到了大家的广泛支持。孕妇在出发之时:“男女老少都来到村边送行。有的送给衣物,有的送给干粮,有的把最利的刀子送给她途中作护身。”[11](P25)途中,寻访“天边”的行为也得到了人们普遍的鼓励和支持:“母子沿路经过许多村子,每经一个地方,人们都盘问,当人们知道母子不怕重重困难,为的是要去寻找天边,谁都深受感动。于是,大家都帮助他们解决途中的困难,鼓励他们坚持下去,为人们找到天边。”[12](P25)从故事来看,至少故事的讲述者认为这种纯以探索自然奥秘为目的的行为是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和欢迎的,这则故事传承、流传至今,肯定是已经过千万人之口,就此我们可以认为壮族人民普遍具有探索自然、了解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总之,从故事发展看,《妈勒访天边》表现了壮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反映了壮族人民所普遍具有的探索自然奥秘及认识客观世界的热情。

  最后,从故事的结局来看,母亲年迈后在人们的劝说下留了下来,儿子则决心走完没有走完的路,直到把“天边”找到。大多数情况下,故事的讲述人都没有告诉人们儿子找到“天边”没有,也没有告诉人们“天边”能不能找到,可见故事讲述者并不一定认为“天边”是可以找到的,甚至也并一定认为“天边”是存在的。即便故事讲述者以为“天边”是存在的,是可以找到的,我以为“天边”在故事中也应该理解为一个象征,它象征着自然界中种种为人所不知或不解的奥秘,而整则故事则象征着人类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的艰难求索或自强不息。

  总起来说,我们认为《妈勒访天边》故事,反映了壮族人民求索自然奥秘,进一步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理想、愿望和热情,表现了壮族人民的智慧,歌颂了壮族人民在探索真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决心和恒心。通过对故事的分析,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壮族人民理性意识的觉醒和科学自觉意识的萌芽。该故事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故事中求索的无目的性及无结果性越发体现了求索者的执着,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强烈的震撼;其中所表现的为认识、了解客观世界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鼓励来者;同时,它也让我们对壮民族的心理意识及精神风貌有了新的或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总之,《妈勒访天边》故事是壮族民间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珍视和宝贵,及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以上就是我对《妈勒访天边》整则故事的内容及其文化意义的认识或理解。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锡诚]灯谜说略
下一条: ·[陈金文]试论梁祝悲剧的性质
   相关链接
·[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陈岗龙]城隍、格斯尔与落水鬼
·[穆昭阳]层嵌式场景实践:民间故事搜集整理的参与者·[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
·[赵磊]明代教化制度下的女性形象与写实特色·[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
·[袁瑾]民间传奇故事的现代生长与媒介重述·[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
·[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王尧]民间故事的情节链:三个隐喻·[谭昭]民间故事非核心母题的叙事逻辑与特点
·[孙瑾]故事与图像人物的替代性演变·[石圆圆]指向生命的“行动”:人类世背景下民间故事研究策略的启示
·[石满妮 李澈]多面“变婆”与恐怖生产·[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
·[罗浩]《笑傲江湖》的人物设置与游戏规则·[梁珊珊]多主体共议与民间故事的市场化转型:以徐文长《都来看》故事为例
·[胡港]咬文嚼字,以至覆亡:书呆子掉文型民间故事研究·[查斯查干]人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变身:从卫拉特蒙古民间故事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