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为了美好的重现
  作者:记者 吴艳   摄影/图:冶青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30 | 点击数:10420
 

 
 
玉树州隆宝自然保护区中丹顶鹤与藏族小女孩融洽相处

雪域舞狮

 
 
笑容

(本文图片由冶青林拍摄)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仅一天的时间里,冶青林便发出相关图片千余张,在网上被广泛转载,搭建了了解地震灾区灾情和救援情况的图片平台。网易、新浪、凤凰网等国内网站的图片集几乎全都打有“青海玉树地震——青林摄影”的标识。对于被许多网友评价“震撼”的灾区照片,冶青林坦言拍摄时“忘了自己”。面对大大小小的余震,他感谢大家对他安危的关心,说自己会“永不放弃”,不但会拍摄受灾状况,也会持续关注并进一步拍摄之后救援、重建的照片。

  冶青林的家就在结古镇,在地震中垮塌了。但他以一个摄影人的责任感,真实地记录了地震灾区的第一手图片资料。46岁的冶青林是玉树县摄影家协会的副秘书长,他热爱摄影,曾用相机拍摄了玉树神秘迷人的藏地风光。“看着曾经拍摄过的一些地区遭到地震的破坏,我心痛万分。地震前它们都是那么美好。”冶青林痛惜地说,“但是我们这里的动物、植物、人民都是很顽强的,在逆境中也会拼命生长。我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还可以重建家园,让美好重现。”从电话里,记者能感受到他的期待之情。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0-04-30

上一条: ·走近民间剪纸艺人王桂英
下一条: ·飞虎队员镜头下的昆明旧影
   相关链接
·[王蔚 熊文慧]城南龙灯的民俗文化蕴意及传承保护·[米海萍]“河出昆仑”青海说的民俗文化诠释
·[麋鉨萌]中式恐怖游戏的民俗应用与玩家体验·[蔡威]藏族碉楼营造技艺与文化记忆的传承发展研究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
·[张海鑫 卡吉加]藏族游牧性别文化与民俗研究·[扎西卓玛]礼物与信仰:一个藏族村庄中的礼物交换习俗研究
·[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王颖]地方文化精英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重构
·[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王昌武]文旅融合背景下深圳大鹏民俗文化考察
·[缪雪峰]传承民俗文化 共创美好未来·[米海萍]试析西南民族的“昆仑”记忆与民俗文化表征
·[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郭烨佳]传统仪式的当代实践:泉州“普度”习俗的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
·[郭春祺 梅文娟]“文化自觉”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杜琛]蔚县明清壁画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
·[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