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降边嘉措]致玉树灾区──遥远的牵挂
  作者:降边嘉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24 | 点击数:10331
 


  参加走进“红色岁月”采风活动

  中国作家协会组织走进“红色岁月”采风活动。4月8日,在中国作协礼堂隆重举行启动仪式,作协主席铁凝和党组书记李冰发表重要讲话,在京的作协领导全部出席会议。充分体现了中国作协领导对这一活动的关心和重视。

  4月9日,我们瑞金采风团在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高洪波带领下,到达南昌,开始对瑞金这片红色土地的采风采访。

  4月14日上午,我们正在红色摇篮瑞金参观考察,突然接到我在青海的学生发来的短信,说玉树结古县发生强烈地震。消息传来,令我十分震惊。我立即给在玉树的学生和朋友打电话、发短信联系。但遗憾的是,信号不通,联系不上。与此同时,洪波同志和其他同志也得到了信息,采风团的同志们对灾情都非常关心。2005年,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作协组织作家沿着长征路线进行采风,洪波同志曾带领部分作家重走长征路;2008年,汶川地震,洪波同志又带队到阿坝藏族自治州采访。采风团的军旅作家徐剑和辛茹都曾参加这些活动,因此,他们对藏族地区的情况非常熟悉,对藏族同胞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心系灾区,关心藏族同胞,也是很自然的事。后来看到中央台和青海台的报道,我们也就知道了更详细的情况。

  “藏族同胞,我们老区人民与你们同在!”

  江西离玉树很远很远,过去很多人对玉树这个地方还十分陌生,但是,令我十分感动的是,当中央台报道玉树发生地震的消息后,老区的人民对灾区人民、对藏族同胞表现了深切的关怀。我是第一次走进这片红色的土地,每到一地,都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热情接待,当他们知道我是藏族同志,就主动向我介绍情况,提供。但是,自14日中午以后,情况却完全变了。很多人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关切地询问玉树的情况。有的同志还问到汶川地震后,阿坝藏族自治州的重建情况,藏族同胞的生活过得怎样?在瑞金,在宁都,一些领导同志对我说:我们现在还不富裕,还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请你转告藏族同胞,“我们老区人民与你们同在,你们的困难,也就是我们的困难。灾区人民需要什么,我们老区人民也会尽一份责任,老区人民和藏族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我深深感到,震中在玉树,但它的波及面很广很广,震动着祖国大家庭里每一个人的心。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到每一个普通的干部群众,每一个普通的战士;从首都北京,到遥远的革命老区,都在关心灾区人民,关心藏族同胞。

  地震发生后,中央立即组成了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为总指挥的救灾指挥部,第一时间赶到第一线指挥抢险救灾。温总理不顾高寒缺氧的困难,立即飞往玉树,亲切慰问受灾群众,对抢险救灾和重建家园的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温总理强调指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做百倍的努力。”

  远在国外访问的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一时间对救灾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并提前回国。刚回到北京,立即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对抢险救灾和重建家园的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消防战士迅速赶到玉树;白衣天使来到灾区;民航、铁路、公路等交通部门迅速动员起来,急灾区人民之所急,帮灾区人民之所需。72小时的黄金时间快过去了,但依然不放弃哪怕是最后一点希望,公安部发出了搜索生命的总攻令。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行各业都动员起来了。党中央、国务院关怀着灾区人民,关怀着藏族同胞。解放军、武警官兵与灾区人民同在,与藏族同胞同在;老区人民与灾区人民同在,与藏族同胞同在;中国作家也与灾区人民同在,与藏族同胞同在。正如一位站在震后的废墟上的解放军战士对藏族老阿妈说的那样:“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所有这一切,充分显示了祖国大家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格萨尔研究网 2010-4-2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周星]生活在色彩缤纷的文化中
下一条: ·[朝戈金]站在民众的立场上(代前言)
   相关链接
·[王艳]从延安时期到新时代:格萨尔史诗编译与研究的人民性话语·[何城禁]南方多民族格萨尔同题故事的角色设置及其结构功能
·[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何城禁]多民族《格萨尔》文本的演进脉络及其故事形态
·[罗文敏]组材: 集与散——《伊利亚特》与 《格萨尔》的情节结构·[宁梅]藏族“鲁母化生型”神话的大传统传承
·[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中国史诗传统”展在阿拉木图开幕,涉及中国20多个民族
·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格萨尔文库》出版发布及捐赠仪式在京举办·《格萨尔》史诗藏译汉名词术语进入规范化阶段
·[孙正国]20世纪后期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之批评·[丹珍草]《格萨尔》文本的多样性流变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2018中国青海《格萨尔》史诗系列活动在青海成功举办·[尹虎彬]作为体裁的史诗以及史诗传统存在的先决条件
·[陈安强]羌族的史诗传统及其演述人论述·“三大史诗”保护成果公布 搜集整理工作基本完成(CCTV-13 新闻直播间,2018年5月26日)
·[伦珠旺姆]《格萨尔》圆光艺人才智的图像文本·[杨恩洪]西藏格萨尔说唱艺术抢救始末
·[巴莫曲布嫫]中国史诗研究的学科化及其实践路径·[巴莫曲布嫫]遗产化进程中的活形态史诗传统:表述的张力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