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降边嘉措]致玉树灾区──遥远的牵挂
  作者:降边嘉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24 | 点击数:9949
 

  古老的史诗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三江源和玉树地区是英雄史诗《格萨尔》广泛流传的地方,当地藏族同胞十分喜爱《格萨尔》。为了弘扬《格萨尔》文化,玉树州在结古镇建了一个格萨尔广场,并建造了一座全国最大的格萨尔雕塑。地震时,格萨尔塑像没有受到影响。指挥部决定在格萨尔广场建立灾民安置点。由于广场辽阔平坦,成为四个安置点中最大的一个,共安排了2万多群众。

  地震发生后,玉树州《格萨尔》办公室和著名说唱艺人达瓦扎巴等都没有受到损失,他们来不及拂去满身的尘土,冒着余震的危险,就赶紧去抢救乡亲们。

  在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在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人员的帮助下,广场上搭起了一排排帐篷,灾民们陆续被安置到帐篷里,吃的喝的穿的都有了一定的保证。整个广场两万多人,这里没有民族的区别,地域的区别,没有军队和老百姓的区别,大家和谐相处,团结互救,一派安定祥和的气氛。

  英雄格萨尔可以作证:从遥远的古代到如今,辽阔的三江源,美丽的玉树草原,从来也没有来过这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胞兄弟,没有这样繁忙,没有这样团结友爱,没有这么多汽车,没有多重型机械,这么多物资,这么多帐篷,还有天上不停地像神鹰一样飞来的飞机。面对这样的救灾大军,能征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格萨尔的队伍,也会感到自愧不如。

  入夜之后,在零下五、六度的寒冷天气,没有暖气,没有取暖的牛粪和干柴,大家相互依偎,挡风御寒。这时,著名说唱艺人达瓦扎巴等人来到广场,为群众说唱《格萨尔》。群众一听到《格萨尔》的声音,立即精神振奋,大家跟着吟诵,《格萨尔》雄壮嘹亮的旋律在广场此起彼伏,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增强了他们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决心。

  此时此刻,在这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奋斗,抢险救灾,重建家园的庄严时刻,《格萨尔》这部古老的英雄史诗,也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高唱英雄的赞歌!

  “我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建设一个新玉树!”

  4月17日,我们采风团结束采风活动,回到北京。中午在候机室等待登机的短暂时刻,大家依然关切地观看中央台和青海台的实况转播,心系玉树,关爱灾民。这时,我的学生从西宁打来电话,告诉我一个非常不幸的消息:著名的说唱艺人图登君乃一家八口人全部遇难。我与图登君乃十分熟悉,他为《格萨尔》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他和家人不幸遇难,我感到十分震惊和悲痛。也是我国《格萨尔》事业的一个损失。

  同学们还告诉我,他们已自动组织起来,正在向海内外开展募捐,希望我回京后立即参加。我当即表示完全支持同学们的这一活动。

  当飞机刚刚落地,洪波同志第一时间从怀里拿出一个红色的信封,交给我,满怀深情地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你把它交给玉树人民。请告诉藏族同胞和灾区群众,中国作家与藏族同胞和灾区群众的心是相连的,我们会尽一切努力,为抢险救灾,重建家园,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我接过信封,上面写着几行字:“藏胞遇难,我心难安,一点心意,代为募捐。谢谢降边拉!高洪波”

  手握信封,我的心感到暖洋洋,沉淀淀的。这是一份爱心,更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一个承诺!

  这时,我又想起了在瑞金和宁都时,老区人民对我说过的话,他们的一片情意,他们的深情厚爱,他们的博大胸怀,让我深深感动。

  一回到家,家里人正在看青海台的现场直播。我看到温家宝总理正在灾区视察,总理满怀深情而又坚定有力地对藏族同胞说:“我们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建设一个新玉树!”

  今天我又从电视里看到,锦涛同志在刚刚复课的帐篷学校里,在黑板上写了12个大字:“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并带领孩子们高声朗诵。

  胡锦涛总书记站在废墟上,发出庄严号召:“把社会主义新玉树建设好!”

  玉树坚强!玉树挺住。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援助下,经过玉树人民的团结奋斗,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庄严承诺,老区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心愿,一定会变为光辉的现实。

  吉祥玉树,玉树吉祥!

  坚强的玉树,美丽的玉树,我衷心为你祝福!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格萨尔研究网 2010-4-2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周星]生活在色彩缤纷的文化中
下一条: ·[朝戈金]站在民众的立场上(代前言)
   相关链接
·[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何城禁]多民族《格萨尔》文本的演进脉络及其故事形态
·[罗文敏]组材: 集与散——《伊利亚特》与 《格萨尔》的情节结构·[宁梅]藏族“鲁母化生型”神话的大传统传承
·[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中国史诗传统”展在阿拉木图开幕,涉及中国20多个民族
·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格萨尔文库》出版发布及捐赠仪式在京举办·《格萨尔》史诗藏译汉名词术语进入规范化阶段
·[孙正国]20世纪后期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之批评·[丹珍草]《格萨尔》文本的多样性流变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2018中国青海《格萨尔》史诗系列活动在青海成功举办·[尹虎彬]作为体裁的史诗以及史诗传统存在的先决条件
·[陈安强]羌族的史诗传统及其演述人论述·“三大史诗”保护成果公布 搜集整理工作基本完成(CCTV-13 新闻直播间,2018年5月26日)
·[伦珠旺姆]《格萨尔》圆光艺人才智的图像文本·[杨恩洪]西藏格萨尔说唱艺术抢救始末
·[巴莫曲布嫫]中国史诗研究的学科化及其实践路径·[巴莫曲布嫫]遗产化进程中的活形态史诗传统:表述的张力
·[诺布旺丹]《格萨尔》史诗的集体记忆及其现代性阐释·[丹珍草]《格萨尔》史诗的当代传承及其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