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述史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口述史

[黄文魁]论口述历史与人物访谈
——以黄现璠的访谈成果为例
  作者:黄文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07 | 点击数:21043
 


  【摘要】口述历史记录的内容,为口述者的亲历、亲见、亲闻,它包含有许多文献史料未被记载或记载不清的历史细节。历史学者通过对当事人或知情人的采访和口述记录,通过对所获口述史料去伪存真的研究、整理以及转变成文字稿,即可以补充真实历史记述的不足,从而使历史展现得更宽阔、更充实、更完整、更全面。在中国现代口述历史的初期阶段,涌现出了一些颇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他们当中有一位表现突出的学者,这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黄现璠。

  【关键词】口述历史;人物采访;黄现璠


  一、口述历史与人物访谈

  作为一门学科的口述历史(oral history),致力于“对过去事件的参与者和目击者等当事人的采访,目的在于重建历史。它是一种不可估量和令人注目的20世纪历史的研究方法。”[1](p63)这种研究方法当前正受到中国学术界的普遍青睐。[2]口述历史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学科,起源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西方学界。尽管如此,利用口述史料写作和研究历史事实上古已有之,可说是中外的一种老传统。中国汉代已出现了通过访谈来収集口述历史资料的形式,以后代代不乏。只不过现代与古代的口述历史收集方法有所不同而已。现代关于口述历史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各持一说,尚无定论。[3](p43-45)综合各家之说,笔者认为:口述历史是指由准备充分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或录影的访谈方式,收集和整理当事人或知情人等被访谈对象的口头叙述或口传记忆资料的记录。口述历史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为调查采访或人物访谈,这已为中外学者所认同。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各地开展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以及对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事件的实地历史调查,搜集口述资料,使用的就是口述历史的方法。[4](p3)口述历史记录的内容,为口述者的亲历、亲见、亲闻,[5](p1)它包含有许多文献史料未被记载或记载不清的历史细节,历史学者通过对当事人或知情人的采访和口述记录,通过对所获口述史料进行去伪存真的研究、整理以及转变成文字稿,即可以“补充真实历史记述的不足,从而使历史展现得更宽阔、更充实、更完整、更全面。”[6](p1)

  现代口述历史的方法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学术领域,特别是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领域。[7](p107-114)中国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学者皆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出发,对口述历史有着不同的理解、表达和实践。特别是我国有56个民族,它们当中有许多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历史上难以留下文字材料,民族文化大多遗留在自己的民族记忆里,保留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为了保存这些民族的文化精髓,口述历史无疑是“还原”这些民族历史的最佳方法。同时,口述历史的价值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者的学识修养和访谈艺术水平。正如有识者明确指出:“口述回忆是否有价值……要依靠访问者的能力和功力,访问者除了基本的史学训练之外,还需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语言能力和综合能力。访问事前的准备工作是否仔细研究过所要访问的对象与相关的问题?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是否问得有意义与深度?能否指出矛盾及时代错误?更重要的是,访问者是否能与受访者建立互信的关系?访问是面对面的沟通、是语言和情感的交流,能否使受访者敞开心扉,到达一种无所不谈的共鸣境界?这些因素无疑都直接间接关系到访问的成败,并决定访问纪录的史料价值之高低。此外,口述史料搜集的越多,可信度也就越高、口述史料的客观性也就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再者,口述史料必须与文献史料相互结合印证和补充,才能确保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8](p146)

  二、口述史料収集简历

  现代口述历史的发展,虽然在美国、英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中国、日本各有不同,但世界各国现代口述历史的基本方法始终同一,这就是调查采访,只不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调查采访是以笔录还是以录音或录影的方式不同而已。在20世纪50~60年代,由于条件制限,中国学者收集口述史料而进行社会调查与人物采访时皆以笔录方式展开。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些颇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他们当中有一位表现突出的学者,这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黄现璠(1899~1982)。正如一位识者指出:在上个世纪新中国成立后的50~60年代“民族识别三个阶段的工作里,费孝通、黄现璠、夏康农、秋浦、翁独健、李有义、李安宅、吴泽霖、方国瑜、杨成志、杨堃、吴文藻、江应樑、刘咸、林耀华等20世纪中国人类学界和民族学界的名家以及大批学者、民族工作者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正是基于全国民族识别工作的研究成果,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中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加上汉族总共56个民族。通过科学研究和民族自愿原则决定民族成分,成为中国民族研究工作的创举,同时也引起了国际民族学界的广泛注意,得到很高的评价。”[9](p66)

  黄现璠一生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和史学、民族学研究,中年后尤重少数民族田野调查工作和近现代史研究。他在组织领导的多次少数民族田野调查工作中以及一些有关近现代史的研究课题中,曾对众多人物进行过采访,收集到大量口述历史资料,这从他遗存家中的九册《少数民族调查笔记资料》和数十册《人物采访笔记》中可见一斑。黄现璠生前访谈过的人物,既有中国现代史上国共两党上层人物龙云、黄绍竑、陈铭枢、罗章龙、张云逸、韦国清、谢扶民、谢鹤筹、黄松坚、黄举平、覃应机、甘苦、吴西、黄一平、陆秀轩、黄荣、赵世同等,又有国内外著名学者梁启超、章太炎、威廉•施密特(1868~1954,奥地利“维也纳学派”领袖)白鸟库吉、津田左右吉等人,还有众多普通老百姓和乡村农民,采访人物涉及面之广,可说在中国现代学术界屈指可数。现将黄现璠生前的一些人物采访经历、方法和特点略论于下,以为当代中国学术界热衷于口述历史的各学科学者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2009-11-8 15:30

上一条: ·[于萌]“口述历史”现状一瞥
下一条: ·[姚力]中国视域的口述史学
   相关链接
·[王丹]舞蹈口述史的理论构塑与应用价值研究·[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肖志鹏]口述史理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言范式研究
·[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江帆]地方性知识在民间叙事中的嵌入策略及其功能
·[詹娜]口述历史与正史: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邹元江]昆剧“传”字辈口述史的当代意义
·[詹娜]口述历史与正史: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杨利慧:抢救性建设京津冀大运河口述史影像库
·《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天津发布·[沙伊珂]谈论重修中国锡伯家谱之现象问题
·[孔军]个人叙事、集体叙事与知识生产·[邱国珍]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以两则口述史材料为中心
·[侯儒]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家族式传承口述史研究·[中村贵]探究普通人日常生活及其背后的心意
·非遗学术大家口述史项目启动·[杨建华]日常生活:中国村落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运河记忆:在嘉兴船民的口述史中,寻找对民间生活的敬意·民间文化保护注重细节追问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