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清明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清明节专题

[任大猛]两千年前长沙清明时尚风
  作者:任大猛   摄影/图:徐晖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03 | 点击数:12818
 

 
  今天上午9时,在建湘路天心城市广场,一场名为“古长沙清明风情展示”活动隆重举行。
  在“长沙版”《清明上河图》的喷绘前,湖南师范大学的学生身着汉服,
进行古诗词诵读,在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时尚以复古的名义在流行

  宋代《蹴鞠纹镜图》上的蹴鞠

  西汉马王堆《导引图》上的蹴鞠

  长沙版清明上河图。徐大山等绘

 

  清明是中国农事节日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理所当然,清明节以祭扫祖墓、体现孝道为主。

  然而,从古至今的清明节却又有着“双重性格”。

  都正街办事处的尹卫东主任说:古时,人们在重视孝道的同时,因为清明节正值春光粲然、百花烂漫、万物生长之际,清明又是人们“少年不识愁滋味”,纵情郊野,回归自然,踏青之时。

  两千年前,马王堆老太太踢“足球”

  踢“足球”,曾是古代寒食清明节的一项重要娱乐活动,在唐代更是盛况空前。

  有“诗圣”之称的唐代诗人杜甫,在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前后来到长沙,先后写下三首《清明》诗作,其中就写到长沙人清明节,不但千人万出,到河西岳麓山春游,更有不少长沙人在清明时节到郊外蹴鞠、荡秋千。

  蹴鞠,其实就是古代的足球游戏,是现代足球运动的前身。

  让人惊奇的是,早在杜甫之前,即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马王堆老太太”辛追,可能就已在清明节长沙郊外的草地上踢过“足球”。

  湖南省博物馆周世荣先生曾撰文说: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标为21号的图像中,“一个身穿灰色长袍的女子,折腰转体,一手向下。在她的脚下有一个略有残缺的红色球状物……这个图像,就是在蹴鞠。”

  同时,人们翻寻马王堆老太太儿子的“藏书”(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居然在帛书看到这样的“神话”记载:黄帝和蚩尤打仗,黄帝活捉蚩尤后,把他的胃掏出来,做成“足球”,让人们踢来踢去。

  汉代的“足球”,一般认为是“以皮革为之,其内填充动物羽毛”而成,有游戏、军事锻炼和医疗体育等多种玩法。

  辛追在长沙踢过的“皮革足球”,到了唐代的长沙,渐渐已演变成“灌气的足球”。

  而在“足球”运动对抗赛的玩法中,西汉设有两个球门,到唐代变成只有一个球门了。

  当然,长沙妇女们玩的“足球”,仍是游戏“足球”的踢法。

  湖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精美的足球纹铜镜,铜镜中的画像反映的是宋代妇女踢球的生活,只是今天已难考证,镜中的妇女是不是就是一群宋代的长沙妹坨。

  及至民国初年,长沙各学校开展足球运动,雅礼、明德、长郡、岳云、一师等校的足球都具相当名气。甚至周南女中,还成立了女子足球队。

  今天的天心广场举行的“古长沙清明风情展示”活动中,足球又开始以“清明节的代表娱乐方式”出现。当然这已经不再是当年“足球运动的雏形”——蹴鞠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长沙晚报 2010-04-0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清明节:网上祭扫难以成“俗”
下一条: ·[阎崇年 李国文]凝聚着多元文化的清明节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