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文学和典雅文学
敦煌写卷中的经典文学主要指唐前文学,像《诗经》、《文选》、《玉台新咏》、诸子散文和史传散文以及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等。这些经典文学作品,被敦煌民众传阅珍藏了数百年,其养育敦煌本土文学之功不可磨灭。
文人创作的典雅文学主要指保存在敦煌遗书中的唐代文人的创作。敦煌遗书中保存了数量甚夥的唐人诗文。《全唐文补遗》第九辑(三秦出版社,2007年)收录的敦煌文近600篇,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收录的唐人诗包括残句合计为1925首(不包括王梵志诗、应用性的民间歌诀、曲子词及民间俗曲和作为散文之一部分的诗歌、诗体宗教经典以及宗教经典中的诗歌作品、宗教赞颂作品),张锡厚主编的《全敦煌诗》收录敦煌出土的俗诗、歌诀、曲子词、诗偈、颂赞等近两万首。这些作品集中有相当多是文人创作的典雅作品,它们是哺育敦煌文学的源泉之一。
敦煌民俗、宗教仪式文学
敦煌的民俗形式多种多样,伴随各种民俗仪式,文学也呈现出繁荣昌盛、多姿多彩的风貌。如大量的婚礼仪式文学、驱傩仪式文学、祭礼仪式文学、燕饮仪式文学、节日仪式文学、“说话”仪式文学、“论议”仪式文学等。
唐五代时期的敦煌,是一个佛教圣地,佛教化俗仪式对文学影响很大。其中最有影响的仪式就是“俗讲”。“俗讲”是当时流行于寺院、由俗讲僧向世俗听众通俗讲解佛经经文的一种宗教说唱形式,所用的底本就是讲经文。另外还有“俗讲”前用来安静听众的“押座文”,“俗讲”结束时劝听众早日回家、明天再来听讲的“解座文”。佛教中与“讲经”相对的还有“说法”,“讲经”的通俗化就是“俗讲”,“说法”的通俗化就是“说因缘”。敦煌本《丑女缘起》、《目连缘起》、《欢喜国王缘》就是这类“说因缘”的底本。由先秦两汉时期的看图讲诵的形式,加上佛教“俗讲”的影响,唐五代时期形成了一种“转变”的伎艺。“转变”就是转唱变文,由艺人对着图画讲唱故事,图画是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或瞬间,体现在文体上,则是散韵相间并用特定的语词标明图画所指示的情节。敦煌遗书中保存的20多篇变文是敦煌文学中最有特色,因而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文体之一。此外,还有缘于佛教化缘仪式而产生的梵志体通俗诗,乞福发愿仪式上吟诵的愿文、转经文、置伞文、布萨文等。
敦煌文学与仪式的密切关系,还可以通过敦煌写卷的杂抄性质得到说明。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展开讨论。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3-30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