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网络聚焦:西南大旱与“泼水节”
  作者:CFNGroup 综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01 | 点击数:20365
 

当“泼水节”遭遇旱灾

王传涛

搜狐 2010年03月23日11:21  来源:北京青年报


  4月将至,有名的西双版纳泼水节就快到了。不过,今年的泼水节多少有点尴尬——西双版纳所在的西南地区,正在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旱,于是,有人提议今年的泼水节应该取消。

  这边厢没水喝,那边厢过泼水节——想想似乎真是很不谐调。许多网友表示,过泼水节是痛快了,但也得想想周围干旱地区的缺水之苦啊!浪费一点水倒也无可厚非,有悖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就是罪过了。于是,板砖和口水很快淹没了少数几个“保护民俗”的声音。

  尽管当地有关方面都表示,西双版纳受此次旱灾影响并不大,但是一些人从道德高地上俯看,觉得今年的泼水节有点儿不地道。可问题是,泼水节作为傣族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本是一个与道德无关的东西。用傣族西双版纳州州长刀林荫的话来说,“泼水节对于傣族的意义相当于春节”。设身处地想一想,这样的民间节日,要“取消”实在并不现实。事实上,当地政府负责人的表态是,泼水节虽然不能因为干旱就取消,但“怎么过、用什么形式过则是另一回事”,比如采取一些措施引导大家象征性地“小泼”,或只是用树枝蘸水相互祝福一下,等等。总之,非要下令取消泼水节或许不是个难事,但傣族人民的民俗文化与尊严也不该被忽视。没有了泼水节,干涸的或许是人的心灵。

  再说,过泼水节,首先当然是要有水可泼。如果这个地方的饮水都很困难,即便政府不下禁令,相信当地人民也会自发节水。另外,让政府下令禁止泼水还是个在现实层面不可行的事——权力永远不可能也不应该“万能”到干涉私人生活的地步,就算干涉成功,人家在自家庭院或浴室里大把大把地泼水,政府也是无可奈何。这就好比不能因为要节水,就禁止西南地区乃至全国人民洗澡一样。问题如果真是那样简单的话,大旱时节,请全国人民不要洗澡了,都抱着一盆盆的水支援大西南就是了。

  面对天灾,反思我们的节约用水习惯固然没有错,但就此要求一个民族取消一种民俗或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多少有些受“权力万能”思维的影响了。这种“权力万能”的思维,有时候固然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可劣势也是昭然若揭。比如,“破四旧”就曾经毁掉了我们不少的地方风俗与文化传承。类似的方式在这个时代实在应当力避。

  事实上,在这场旱灾之中,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或许不是“泼水节的存废”,而是西南地区的水利建设。据报道,西南地区许多基层村镇不仅严重缺乏大中型水利设施,而且已建成工程的“跑冒滴漏”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旱灾让人痛心,更需要“对症下药”的反思。比如,地方政府有没有疏忽当地的水利建设?有没有一味追求“快捷GDP”而放弃对基本设施的投资?等等。

  必须要厘清的是,泼水节本身没有错,更与旱灾的出现无必然的联系。我们也不应该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左倾化为“一人得病,全体吃药”的偏执。


人民日报:干旱中非议泼水节是道德苛求

乔麦青

搜狐 2010年03月23日09: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4月将至,泼水节就快到了。面对西南地区百年一遇的大旱,今年的泼水节何去何从,引来广泛讨论。

  旱灾严重,但这并不是取消泼水节的理由。以春节为例,这几年春节,也因一些天灾显得特别沉重,如南方雨雪冰冻灾情中的2008年春节、汶川地震后的2009年春节,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取消春节。因为,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节日既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心理需要。

  任何美德都不能脱离生活存在。平时我们应节约,节日期间也要提倡节约。但泼水节作为一种特殊存在,寄托着梦想与祈愿的心理需求,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共同认知。如果把节日的仪式当成浪费,那显然是一种道德的苛求。

  干旱肯定会给泼水节带来影响。据报道,当地已经在策划“节水型”泼水节了,并会举行爱心捐款活动和祈雨仪式等,相信这会是一个别样情怀但同样精彩的泼水节。 (江苏 乔麦青)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彝族赛装节
下一条: ·[李银兵]和而不同:戛洒花街节的文化变迁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霍志刚]建构与融合:遗产旅游语境下泼水节神话资源转化的路径研究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