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乌丙安]《孟姜女传说》口头传统及其文化空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姜女传说》评述
  作者:乌丙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18 | 点击数:13280
 

  三、关于《孟姜女传说》口头遗产的全面保护

  自从2001年5月18日以来到今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公布了三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共90项,其中口头遗产和文化空间项目都占有重要位置。像2001年第一批公布的世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欧洲地区俄罗斯申报的“塞梅斯基口头文化及文化空间”,南美洲地区厄瓜多尔和秘鲁联合申报的“萨培拉人的口头遗产与文化形式”,非洲地区贝宁申报的“杰莱德口头遗产”都是人类口头遗产和文化空间中独具特色的杰出代表。

  我国的口头遗产《孟姜女传说》及其文化空间,能否具备世界级的遗产代表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地做好全面发掘、调查、采录、抢救、保存、维护和保护的一系列细致工作,并把遗产保护工作和合理利用协调好,并把急于开发打造的相关工作审慎地处理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保护遗产的任务完成得好。这几个地区的遗产保护单位和孟姜女文化研究者已经做了以上各项的大量工作,很有成效。

  目前,很有必要按照国际通行的基本操作规程和做法,对孟姜女口头遗产进行具体的实施。从全国范围的孟姜女口头遗产保护角度审视,我国对于濒危的包括四大传说在内的口头遗产保护和文化空间保护尚处于起步阶段,和国际上在这方面先进的国家相比较,还有较大的距离。要想做好全面保护孟姜女文化遗产的工作,还有许多必不可少的任务亟待完成。

  首先,应当在上述几个孟姜女传说中心地带及其辐射的周边地区详细调查孟姜女口头遗产确切的分布状况,同时确认各地分布的孟姜女口头遗产的不同类别的表达形式。同时在以往采录的口头传承作品基础上,全面普查并录制民间各路艺人口传孟姜女艺术作品的原形态现场声像,精选孟姜女口头遗产讲述的范本或代表作。全面采录有关孟姜女文化空间的各种仪式性的活动过程。

  其次,进一步着手建立现代科学管理和现代科技手段维护的资料馆和数据库。在进行这项保护工作时,最为关键的是全面系统地查访孟姜女口头遗产的表演艺人、传人的传承线路和传承系谱,同时记录他们传承孟姜女口头遗产的艺术技巧表演形态,做为他们宝贵的无形资产保存起来,建立详细的孟姜女口头遗产艺人或传承人档案,建立对艺人、传承人的保护机制和下一代传承人的培训制度。孟姜女学术研究者对所有口头记录文本做好语言表达形式的鉴定,对口头遗产在各阶层、各城乡社区、各年龄段群体中的流传现状做出确切的调查和分析。

  最后,在实施保护的宗旨下,积极加强深入广泛的孟姜女口头遗产和文化空间的研究,推动孟姜女传说遗产的传播,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有益的传播,更有保护遗产的深远意义。

  在这里顺便提醒从事口头遗产保护的文化工作者,当前对于同为四大传说的《牛郎织女》、《梁山伯和祝英台》、《白蛇传》等的全面抢救和保护的任务,也存在着和以上《孟姜女》口头遗产极其相似的问题亟待科学地认真解决,切不可在保护与开发利用上不切合实际地一哄而上,出现跑题和走样。只有像对孟姜女口头遗产的保护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实施保护工作,才能够取得重大成果。

  纵观今天孟姜女传说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正任重而道远。山东淄博等各地的保护工作正在积极有效地乘胜推进,可望在不久的将来取得更大的成功。(2009年5月1日)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丙安小屋──爱屋及乌、爱乌及屋都好!

上一条: ·[朱珐]虎灵通神,虎威镇邪
下一条: ·[乌丙安]楚文化摇篮中的古传说群
   相关链接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杨赫]互联网场域中口头文学传承的动力机制分析
·[肖志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孟姜女传说的价值研究·[吴玟瑾]乾隆下江南口头传说中的唬弄特质
·[王威]“全观诗学”关照下的新媒体口头文学·[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
·[苏培]“共时的”综合表演:口头史诗歌手演述的审美创造·[石满妮 李澈]多面“变婆”与恐怖生产
·[任梦洁]山东快书口头特征与当下表演生态研究·[马丽莎]东乡族口头歌谣的演说场域分类研究
·[刘忠帆]孟姜女传说水文化景观叙事研究·[刘垚瑶]器乐与戏乐的交融:国家级非遗晋北鼓吹与晋北代表性戏曲的融合、传承与发展
·刘艳超][口头诗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1995—2023)·[段治兰]赋声以物 赋音以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民歌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活态展示研究
·[丁影影]传说动力学对民间传说叙事建构的作用研究·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
·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