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文初祖——伏羲的杰出贡献
根据古籍记载和民间仍在流传的神话传说来看,伏羲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先民由野蛮向文明过渡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首先,伏羲是渔猎工具的发明者。《易·系辞下》说他“作结绳而为网罟,以畋以渔。”《尸子》说“宓犧之世,天下多兽,教人以猎。”《帝王世纪》说他“取犧牲以充庖厨。以食天下,故号日庖羲氏。”伏羲发明网罟,恐怕是世界上最早的仿生学的成果。因为,《抱朴子》中说:“太昊师蜘蛛而结网。”说伏犧从蜘蛛结网得到启迪而发明渔猎工具的这个重要细节,在民间传说中也有生动而具体的叙述。12连伏羲这个名字,也是因他创造了捕兽工具而获得的。《道藏·洞神部·玉诀类·玄经元旨发挥·三五章》中说他“教民伏羲,因以为号”是不错的。“伏”通“服”,制服也;“羲”通”犧”,本指祭祀天地、宗庙专用的纯色牲畜,引申为所有的兽类。伏羲氏,就是制服野兽的人。捕兽“网”和捕渔“罟”的发明,使先民们的渔猎生产有了空前的进步,不但提高了捕获量,也大大减轻了人们体力的消耗,它较之石块、棍棒之类,无疑是劳动工具的一次重大变革,成为先民们心目中极其重要的事件,所以才一代又一代加以传颂,后世的渔猎行业,还把伏羲作为祖师爷来崇祀。
其次,伏羲是我国古代文化秘密符号——八卦的创始人。古籍中有关伏羲画八卦的记载很多,其中较重要的有以下诸条:《易·系辞传》曰:“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礼记·含文嘉》曰:“伏羲始别八卦,以变化天下。”《白虎通义·号篇》云:“于是伏羲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画八卦以治天下。”《帝王世纪》则曰:“庖犧氏作八卦。神农重之为六十四卦。黄帝、尧、舜引而伸之,分为二易。”八卦的核心是阴、阳的变化。它由阴爻(––)和阳爻(-)两种线纹的不同搭配,组合成各自具有一定含义的八种符号。即:乾(天) ☰、兑(泽) ☱、离(火) ☲、震(雷) ☳、巽(风) ☴、坎(水) ☵、艮(山) ☶、坤(地) ☷。这个从“乾一”到“坤八”的排列顺序,据说就是最古老的伏羲八卦的文字表述序列。我觉得,八卦符号的诞生,最初与表述万物的生殖、成长、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稍后才与卜筮挂上了勾。原始八卦主要在于说明“阴阳交泰则万物生,水火既济则物候成”的道理,亦即所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对于这一问题,最著名的惊人之论,出自郭沫若先生的笔下。他写道:“八卦的根柢我们很鲜明地可以看出是古代生殖器崇拜的孑遗,画一以象男根,分而为二以象女阴,所以由此而演出男女、父母、阴阳、刚柔、天地的概念。”13我们把这段话同上面所引《白虎通义》中“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画八卦以治天下”等语联系起来思考,就会看出郭氏此论的合理性,赵国华先生从郭氏此语得到启发,广泛搜集材料,深入进行钻研,写出了三十万言的专著。14其中对伏羲原始八卦的解释,我以为基本上是合理的,较之前人,可说是前进了一大步。但将八卦完全解释为与生殖崇拜有关的符号,而不涉及更广泛的领域,则走了极端,是我所不能苟同的。因为,原始八卦不但与生殖有关,也与天文、历法、卜筮有关。八卦的构成,既有“象”,又有“数”。《左传》僖公十五年说:“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其下注日:“言龟以象示,筮以数告,象数相因而生,然后有占,占所以知吉凶。”我们从古人所说“数学自伏羲则(效法、依据的意思——本文作者注)河图以画卦始。”15“庖羲氏始画八卦。作九九之数,以合六爻之变”16语中即可略见八卦与数理的关系。总之,八卦是概括我国古代先民认识自然规律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重要符号,它包含着对立统一的宇宙观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传统的天文、气象、历法、数学、农业、医学、军事、宗教、艺术等学科的创建与发展,都曾有过重要的作用。八卦的创造,的确是一个奇迹,它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哲理性、多义性和超前性,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普遍重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在进一步钻研和解读这种神秘的符号,并且已有了一些惊人的发现。这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佼佼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甘肃省天水市北的三阳川,有伏羲画卦台遗址。《甘肃全省新通志》卷十三《舆地志·古迹》中载:“画卦台,在(秦)州北三十里三阳川,伏羲始画八卦之地,今雪后犹见画痕。”我们古秦州大地出了伏羲这位远古时代的伟大人物,留下了许多令人怀念的古迹,的确也是值得天水人民骄傲的啊!
第三,伏羲是古代历法的肇始者。古籍记载:“太昊始有甲历”(《通历》);“伏羲氏建分八节以应天气”(《春秋内事》);“昔伏羲始造八卦,作三画以象二十四气”(《古微书》卷2l引董巴语)。这都说明伏羲是我国古代以甲子记岁的肇始者,后经黄帝、容成等不断修订、充实,才逐步完善起来。在远古时代,人们只知道草木的一生一杀,所以多少年就叫多少易草木。传说中昊英氏向伏羲进甲历,得到伏羲认可,修订之后,才予以大力推广。关于这件事,古三墳书之一的《山墳·天皇伏羲氏策辞》中还记载着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皇曰:“咨予上相共工,我惟老极无为,子惟扶我正道,咨告于民,俾知甲历岁时自兹始,无或不记,予勿怠!”共工曰:“工居君臣之位,无有劳,君其念哉!”皇曰:“下相皇桓,我惟老极无为,子惟扶我正道,抚爱下民,同力咨告于民,俾知甲历日月岁时自兹始,无或不记,子其勿怠!”桓日:“居君臣之位,无有劳,君其念哉!”
这个传说讲的是年迈的伏羲对推行甲历的事十分重视,一再叮嘱共工和皇桓这两位臣相,一定要把宣传、推广甲历的事办好。据说,古三墳书乃宋人毛渐得自四川青城山石隙中,宋人叶梦得、晁公武、陈振孙,元人马端临、明人胡应麟等.均断定它是后人伪作,不足信。不过我想,将它作为确凿的信史固然不妥,但作为一种民间传说来对待,仍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起码反映了古人对这一重要事件的看法。甲历的发明、完善与推广应用,对先民认识自然规律,按节气进行农事安排,都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第四,伏羲发明乐器,创作歌曲,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艺术家。《孝经·六·正义》说:“伏羲造琴瑟。”《世本》说:“伏羲造琴”、“伏羲造瑟五十弦”。《古今事物考》卷五《乐器》引《通礼义纂》曰:“伏羲作箫,十六管。”《拾遗记》说:“庖羲氏灼土为埙。”《通鉴前编·音释》说得更加详尽:“伏羲氏削桐为琴,面圆法天,底平象地,龙池八寸通八风,凤池四寸象四时,五弦象五行,长七尺二寸。”《古微书》卷二十八《孝经援神契》中说:“伏羲乐名扶来,亦目立本。”《周礼·大司乐》疏谓:“伏羲之乐曰立基。”《隋书·乐记》曰:“伏羲有网罟之歌。”《古今事物考》云:“太昊有网罟之歌,则诗之始也。”以上这些记载,均认为伏羲是琴、瑟、埙、箫等乐器的发明者,也是“网罟歌”、“立基歌”、“抉来歌”的作者。对于这些记载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历史上曾有人表示怀疑,最突出的,莫过于清代大学问家崔述(东璧)在其《补上古考信录》 中所言:“风会之开,必有其渐,故包羲氏教佃渔,神农氏教耕耨,黄帝氏垂衣裳,虽圣人不能一世而尽创也。然则礼乐之兴当在唐虞之世,包羲、神农未暇此也,安有茹毛饮血而吹笙鼓瑟者哉?!”崔氏此语,前半有理,后半则谬,句虽铿锵,仍属臆测。因当时尚无现代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知识为他帮忙。大量事实证明,许多原始民族极为重视祭祀神灵和祖先的活动。祭必有乐、有舞、有歌,以增其神秘、庄严的气氛。远古时代的器乐、歌舞,主要是为了祀神而不是娱人,而且,音乐、歌舞本身,在古代首先是人神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巫师的“专利”而不是普通人的享受。文艺不但起源于劳动,也起源于原始宗教,古代的祭坛也就是文坛,它们的分化是后来的事。当然,远古时代的琴瑟之类,必然十分简陋,只能说是原始的琴瑟或琴瑟的雏形。话又说回来了,当时即使有种种简陋的乐器或歌曲,是否都必然是伏羲一人所创造?那倒未必。伏羲只是一个传说中的古代领袖人物(称“部落首领”或“酋长”亦无不可),他代表着一个重要的时代——中华民族文明的肇始时代。当时,中国西部的一些原始部落不但空前壮大,而且开始融合;.人对自然的认识有了进步,社会也相对安定;先民们的生活信心空前高涨,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伏羲这位杰出领袖的号召、倡导和带领下得到了空前发展。因而,一些前所未有的器物、礼仪和制度被初步创造了出来。这些器物、礼仪和制度,肯定来自成千上万无名氏集体的智慧和辛劳。人们之所以将它们一律记在伏羲的名下,正是由于这位杰出的领袖代表着那个空前大发展的时代的缘故。前面所提到的“制网罟”、“画八卦”、“创甲历”以及“造书契”、“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等等,也都属于这种性质。人们对自己祖先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宏伟业绩,通过伏羲、黄帝等代表性人物加以褒扬和赞颂,本质上正是对上古时代先民们求生存、求发展的主体精神的颂扬,也是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具体体现。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观复草堂——柯杨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