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弹与苏州城市文化的记忆符号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记忆。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已逾2500年。唐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苏州“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更成为称雄天下的商业大都会,有着丰厚的历史记忆。这些记忆在漫长的历史层累中,逐渐形成超越时空的文化记忆符号,包括精神的或物质的,评弹就是其中之一。
评弹文化记忆符号的意义有二:一是评弹书目中有着通常意义的苏州历史描述和市民社会生活、民风习俗的细致叙说;二是书场的茶馆元素、说书人的吴侬软语说噱弹唱和品茗听书的听众构成特有场景。评弹成为苏州城市文化记忆符号和市民的生活方式。评弹从形成之初便走出苏州这一江南的中心城市,向吴语地区扩散。这是由评弹的艺术形式和内涵所决定的。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口流动量小,评弹艺人每一场演毕就要变换场地,这就是“走码头”。苏松常嘉湖地区是吴语的核心区,评弹艺人穿梭其间,评弹由此成为呈片状结构的文化记忆符号和生活方式。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文化记忆的中心会发生空间上的位移。近代,评弹的中心由苏州向上海转移。这与太平天国战争对江南的破坏和大批江南绅商避难租界相关。江南人占了租界华人的四分之三,租界为评弹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天地。男女拼档演出及男女同场听书,极大丰富了评弹的表现手段,扩大了受众面。20世纪20年代租界的电台广播增强了评弹的传播力,使评弹北上官语区的南京,南下宁波。1949年后评弹艺人的组织化与政治动员相结合,使评弹在境内和境外呈点状传播。“十年浩劫”使评弹受众断层。评弹受众的老龄化使评弹在上海经历了失忆的过程,听评弹作为市民的生活方式逐渐被淡化。评弹的中心正在回归苏州。
改革开放后,评弹作为江南人的文化记忆符号,在境内外吴语移民相对集中的城市呈内生型点状发展的态势。评弹在港台和北美广受欢迎,其中纽约和北京先后建立的票友组织使评弹的传播有了强大的后续性。这种境内外点状分布的评弹文化记忆符号,反过来对江南本土的评弹传送能量,呼唤着评弹的复苏。评弹的空间传播与时代变迁间的互动关系,为我们考察中国近现代文化社会史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唐力行: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03月02日(第67期)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