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西方节日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冲击而言,就是受到了冲击,也不可过分担忧:其一,传统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一些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过时的东西肯定要被淘汰,适应社会发展的东西才会保留下来,并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社会大众的自觉认同。所以,用最优秀的现代文明充注传统文化是极其重要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时尚节日转换成习俗也是可能的。其二,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可避免。在西方节日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民族传统节日也走出了国门,并随着国力的增强,影响也越来越大。例如春节,不仅国外的华人过,而且普通的外国人过的也很多。文化的影响是双向的,关键的是要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其三,西方的节日在中国流行,不仅是文化交流的结果,而同时还在于这些“洋节”所提倡的内容适合部分社会人群的需要。比如,圣诞节的娱乐性切合了大众文化娱乐化的口味,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跟中国人的感恩意识、知恩图报的传统伦理不谋而合,而且简单易行。这些节日,总体上丰富了我们的节日文化,丰富了国人的文化生活。不好的东西我们要反对,好的、合理的东西我们要大胆地吸收,成为我们民族传统的一部分。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敢于并善于接纳所有优秀的文化,大唐时代长安流行胡乐就是明证。事实上传统节日文化何尝不是积累而形成的!
在节日多样化格局中,守护与延续我们的民族传统有特殊意义
作为文化传统重要载体的传统节日,不仅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的精神遗产。同时,它又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标志着民族的认同感,成为维系中华民族融合与统一的重要纽带,其传统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鲜明的文化和精神特征。这些节日的存在,已经成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纽带。守护我们的民族传统,就是延续我们的身份符号,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以春节为代表,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谐为美的社会伦理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朴实、热情、开朗、健康的品质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贤、慎终追远等传统伦理观念。传统节日是人民大众文化生活的主体内容,以四时八节与二十四节气为典型,贯穿于一年的时间分配方式之中,成为农事安排与各种日常生活的重要依据。传统节日在形式上,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成为全民参与的盛会,是中华民族赖以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根。
一个人无论走多远都走不出自己的故乡,走不出自己的身影,当我们开始面向世界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被国人接受,而中国本土的传统节日却越来越被人们忽视,我们固有的文化精神和传统受到冲击,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仁、义、礼、智、信,礼、仪、廉、耻这些传统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却常常被我们所忽略。我们的邻国韩国、日本等在传统节日的维护上却显示出极其的重视,反观我们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保护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重视不够。在经历韩国~端午申遗风波之后,不管是学者还是民众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节日。国际上,在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需要振兴我们的传统节日,充分挖掘其中的价值,为我们的现代文明服务。如果我们不珍视这些民俗文化遗产,不重视传统节日。它很可能如端午被他国抢注一样,从这块遗产发源地逐渐消失。
当然,回归传统不是回归传统生活方式,而是对传统精神自强不息的把握,厚德载物的把握;回归传统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更好地吸收经验,使今天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加文明、健康、幸福。
在多样化节日文化下,延续与宏扬我们的民族传统
在当前,文化的多元化背景下,如何延续我们的民族传统,作为民族传统重要组成部分的节日的分配与构建,也就显得更为特殊而且相当重要了。
笔者认为,应构建与完善以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传统节日体系。国家已经把传统节日中的一些重要节日作为我们的法定假日,为我们构建节日体系创造了条件。四时八节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地域性,我们是否可以根据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来设置自己的地方性节日?民族传统节日是农耕文明延续下来的,我们能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其进一步融入现代社会?这些也是我们要努力思考的问题。
当我们盲目接受情人节、父亲节、愚人节的时候,我们回味历史,重新理解把握自己的文化传统,不是同样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吗?我们的企业,特别是那些商家,包括年轻人,因为缺少对于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必要理解,因为缺少在现代文明条件下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所以出现了盲从。现在是我们补课的时候了,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懂得自己的文化传统,与我们面向世界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可以因此更加清晰地看到世界发展中我们自己的位置。我们世世代代秉承着自己的理念与精神,坚守民族美德与操守,并不影响我们赢得他人对我们的敬重。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文化传统及其所具有的内涵应该也能够为我们的子孙带来无尽的欢乐。
(作者系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人民网-《河南日报》 2010-02-15 14: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