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浦江客]元宵节观灯风俗的南北异同趣谈
  作者:浦江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09 | 点击数:7875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是春节过后我国第一大传统节日。元宵风俗,以张灯、观灯来庆贺这一节日,故俗称“元宵灯节“。然而,虽然元宵节还在年年欢度,但元宵节无论内容还是形式早已今非昔比,对传统的完整的元宵节俗已经只能从遗存的文学作品中寻觅了。  

  我国南方和北方元宵观灯风俗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些不同的地方。相同在于“人走灯不走”,不同在于“灯走人不走”。仔细看来,颇有情趣。

上海豫园元宵灯会 (来源:网络)

  所谓“人走灯不走”,说的是在固定场所悬挂花灯,让游人来观看。这是古往今来南北地方元宵节观灯风俗的主要形式。这种风俗形式的描写,在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古代小说中都不胜枚举。在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对此描写最大量最详尽的文学作品恐怕是《水浒传》了吧?  

  《水浒传》中为了烘托北宋时庆贺元宵大放灯火、欢闹热烈的气氛,至少有五处写到了那种家家门前搭灯棚挂花灯的盛况。如第六十六回:“家家门前扎起灯棚,都要赛挂好灯,巧样烟火。户内缚起山棚,摆放五色屏风炮灯,四边都挂名人画片并奇异古董玩器之物。” 这些花灯都是让游人前来观看的。书中有时迁“正月十三日,却在城中往来观看居民百姓搭缚灯棚,悬挂灯火”的描写,还有宋江、柴进、戴宗、李逵四人在元宵节这一天到东京看灯,遍游六街二市,只见“家家门前扎缚灯棚,赛悬灯火,照耀如同白日”的场景描写。

 

元宵观灯图·清  

  元宵节家家悬灯庆祝的这一古老传统习俗,由来已久。但南宋时元宵节的“灯市”更为光焰夺目,达到了一代顶峰。所谓“灯市”,即在主要商业街两边的茶肆罗列出售各种彩灯的市场。据《武林旧事》所记“灯之品极多……凡数千百种,极其新巧,怪怪奇奇,无所不有。”在“灯市”活动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也是最令人神往的就是“鳌山”了。所谓的“鳌山”,原来是指古代传说中海上巨龟背负的神山。后世每逢元宵节,即模拟其形,把无数盏绚丽多姿的彩灯扎架而起,供游人观赏,谓之“鳌山”。  

  《水浒传》作者在对元宵赏灯风俗极其精彩的描画中,对“鳌山”的描写是最为细致,最为生动的。作者写了东京、北京、清风寨这三处元宵灯景中的“鳌山”。东京御街上的“鳌山”:“鳌山排万盏华灯;夜月楼台,凤辇降三山琼岛。”东京天汉桥的“鳌山”:“鳌山彩结蓬莱岛,向晚色双龙衔照。”写北京有四处“鳌山”——市中心、大名府留守司洲桥边、铜佛寺前和翠云楼前,描写也颇为翔实。清风寨的“鳌山”:“玉漏铜壶且莫催,星桥火树彻明开。鳌山高耸青云上,何处游人不看来。”“鳌山”上金莲灯、玉梅灯、荷花灯、芙蓉灯等花灯,“晃一片琉璃”、“散千团锦绣”、“银娥斗彩”、“雪柳争辉”,好一幅灯景!对“鳌山”的观赏,游人都是行走去的。如书中写宋江与家间二三人去市镇中心、宋江等又手厮挽着来到土地大王庙前看那小鳌山等。   

  由此可见,当时全国各地通行的元宵观灯风俗都是“人走灯不走”的。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浦江客的新浪博客 2009-02-05 09:57:31

上一条: ·元宵节:古代中国“情人节”
下一条: ·失传了的元宵节民俗:赶老鼠和走百病
   相关链接
·[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刘玉颖]从印尼西加省山口洋市的元宵节巡游看印尼华人的族群文化构建
·[陈鹏程]明清小说中元宵节描写的民俗史价值及其文学功能·[尹晓龙]西汉太一神祭祀与元宵节起源
·元宵节将至,听习近平讲传统美德·[萧放]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俗的文化精神
·[陈熙远]中国夜未眠——明清时期的元宵、夜禁与狂欢·北京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突出非遗特色和冬奥主题
·张曦:《民族走廊与地域社会:羌族社会·文化的人类学思考》·多彩民俗闹元宵
·“人神比邻:北平城的神性空间”的北大博雅讲坛在北京举行·[落笔升蝶]《红楼梦》与元宵节
·[萧放]元宵节极简史·一篇农谚 让你读懂二十四节气
·[王英娇]亟待传承、保护、发展的庄河面塑灯·[徐美洁]拿什么来填地域差别的“坑”
·[王海娜]佛山地区开灯习俗·京津冀文化协同应从何处入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春节元宵节期间旅游安全工作的通知·董晓萍:北京作为学术之都所具备的条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