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元宵节:古代中国“情人节”
  作者:谢云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26 | 点击数:8856
 

 

  日前厦门大学教授陈培爱表示,元宵节不仅热闹,而且自古就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可以说是一个中国的“情人节”——“灯会是元宵节期间公共场所的主要活动。在古代,闺中女子是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的,但过节可结伴出游,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男女青年交往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之机可为自己物色对象……”(2月18日《生活日报》),但对于陈教授的观点有人赞同,有人质疑,他们分别持有什么样的说法呢?

  【正方观点】

  从诗词戏剧读出“情人节”

  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元宵节观花灯的风俗源于汉朝,到唐朝更盛。李商隐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句将元宵赏灯的情景描绘得蔚为壮观。宋人姜白石更咏道,“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足见灯火辉煌万人空巷的“元宵节”已成全民狂欢节了。假如我们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元宵节就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可以从诗词和戏曲中找到佐证

  古代的未婚少女平时足不出户,只有元宵节这天才被破例允许结伴出门看灯赏玩,不少男女借机物色心上人,擦出爱的火花,因此,元宵节也就造就无数良缘美眷。

  这并非牵强附会,我们不妨从大家熟知的两首诗词中寻找答案。一是欧阳修(又说朱淑贞)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是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两首诗描写的均为元宵夜经典镜头——“人约黄昏后”和“众里寻他千百度”。

  称元宵节为古代的“情人节”,还可从传统戏剧里找到佐证。曾在杭州看过一部叫《荔镜记》的越剧,说的是江南才子陈伯卿与黄五娘元宵夜赏花灯一见钟情的故事,那“东风夜放花千树”的“上元观灯”场面和男女主人公载歌载舞的欣喜之态,令人难忘。还有川剧《春灯谜》,描述贫寒书生宇文彦与四川节度使韦初中之女韦文凤于元宵夜赏灯、猜谜中互生爱慕,经历种种波折误会终于喜结秦晋的奇缘。

  在台湾元宵夜流行“偷菜”

  中国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元宵节竟能给有情人提供约会和结伴观灯的机缘,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这当然绝非当初创立元宵节的初衷,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客观上却给囿于“三纲五常”的青年男女提供了联谊欢聚的契机、情人幽会的“平台”。据说在台湾,有未婚姑娘元宵夜偷摘青菜将会遇到如意郎君的传统习俗,当地人称为“偷晚菜,嫁好婿”,渴望美满婚姻的女孩,都会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青菜,听来蛮有意思,又为中国的情人节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时过境迁,现代人早已跳出封建礼教窠臼与束缚,谈情说爱再也不必偷偷摸摸或者借助什么节日了。元宵夜的“情人节使命”虽已成为历史,但元宵节欢乐祥和、喜庆团圆的氛围,以及其蕴涵的人文关怀与人性魅力将与世长存。(摘自龙艺装饰的博客,有改动)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辽沈晚报 2010-02-26 14:55:00

上一条: ·庙会表面热闹内涵空洞 成“庙市”片面追求利润
下一条: ·[浦江客]元宵节观灯风俗的南北异同趣谈
   相关链接
·[郑雅婷]执子之手:从奶茶营销看新时代七夕情人节·[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
·[刘玉颖]从印尼西加省山口洋市的元宵节巡游看印尼华人的族群文化构建·[陈鹏程]明清小说中元宵节描写的民俗史价值及其文学功能
·[尹晓龙]西汉太一神祭祀与元宵节起源·元宵节将至,听习近平讲传统美德
·[萧放]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俗的文化精神·[陈熙远]中国夜未眠——明清时期的元宵、夜禁与狂欢
·北京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突出非遗特色和冬奥主题·多彩民俗闹元宵
·[落笔升蝶]《红楼梦》与元宵节·[萧放]元宵节极简史
·[王英娇]亟待传承、保护、发展的庄河面塑灯·[王海娜]佛山地区开灯习俗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春节元宵节期间旅游安全工作的通知·七夕本非情人节
·[张勃]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张勃]上元灯树千光照 元宵:多元文化汇就的“大河”
·[黄桂秋]广西富川明城元宵节文化探究·[周丽妃]湄洲岛元宵节的传承与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