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王笛]中国城市的微观世界
——从成都茶馆个案看都市大众文化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作者:王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03 | 点击数:9293
 


  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是地方文化的强烈表达,在中国城市生活中扮演了一个中心角色,为市民参与社会和政治提供了舞台。欧美城市史学者对公共聚集场所,诸如咖啡馆、酒馆、酒吧间等都有相当深入的研究,那些地方陌生的人们聚集,交流信息,进行家庭和朋友之外的公共生活。虽然公共空间是观察社会关系的极好场所,在这些地方,各种人们,特别是下层,从事日常生活活动。但是中国城市的公共生活长期为城市史学者所忽视,因此,我希望通过对20世纪上半叶成都茶馆的考察,揭示民众与公共空间、街头生活与公共生活的关系。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的研究范围日渐缩小,从整个长江上游区域(见土笛:《跨出封闭的世界一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中华防局1993年版),到街头文化,最后到茶馆。在《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 -1930》(李德英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中,我使用“街头文化”这个词代表街头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活动,诸如店铺的装演、幌了、民间艺人表演、庆祝活动、以及人们在街头的谋生方式。

  现在,我进一步把研究的焦点从一般的公共空间,转移到一个更具体、更小的公共空间,即研究整个20世纪成都茶馆和公共生活。其中第一卷(The Teahouse: Small Business, EverydayCulture, and Public Politics in Chengdu, 1900一1950.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通过对20世纪上半叶成都茶馆的考察,来看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在这篇笔谈单,我试图把茶馆研究置入中国城市史研究的这个更普遍的语境中,以对都市大众文化的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进行若干反思。从一定程度上讲,本文也是我上次参加《史学月刊》“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笔谈(即《近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叙事方法的思考》,《史学月刊》(2006年第5期)的一个继续。

  把城市社会放到“显微镜”下 虽然茶馆生活是揭示中国社会、文化、政治演变的重要研究对象,但到日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中文或英文的学术专著问世。理解茶馆的社会、文化、政治角色,能够帮助我们不仅从微观角度了解成都,而目对认识20世纪中国城市、城市社会、以及与中国政治之关系都将有所裨益。我的研究力图回答:当大多数传统的日常生活和体闲的方式消失后,为于}一么茶馆能够在艰难的社会环境中幸存并更加繁荣?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考察茶馆、茶馆的历史、茶馆的经济功能、茶馆作为社区中心、以及茶馆所蕴藏的丰富日常文化和政治文化。

  茶馆提供了研究下层民众活动的一个重要空间,在那单我们可以仔细考察他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即使这些细节看起来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微观历史研究取向可以引导我们进入城市的内部,去观察普通民众。微观历史在一些地区(例如欧洲)的社会和文化史研究领域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中国史的研究中基本闽如。对茶馆的考察给我们提供了把城市社会放到“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的机会。虽然难以像卡罗.金斯伯格(Carol Ginzburg, The Cheese and the worms:T he Cosmos可’a Sixteenth-Century Miller.Trans. John and Anne Tedeschi. New York:Penguin Books, 1982)那样利用系统的宗教裁判所档案对一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但我仍然通过挖掘茶馆一这个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单位一有关的各种记录,以尽量详细的叙事来重构过去人们日常和公共生活的历史。

  事实上,在20世纪前半叶的成都,几乎没有其他机构像茶馆那样与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在中国,没有城市像成都那样有如此多的茶馆,从晚清到20世纪中叶,成都的茶馆一直维持在五白至八白家之间,而同时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也不过两白左右。在关于茶馆的研究中,我指出成都的茶馆远非仅是一个体闲之地,体闲不过是成都社会生活的表面现象。茶馆不仅提供了大众聊天、放松、娱乐的空间,而目是多功能谋生场所、地方政治的舞台。为市民提供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为数不多,茶馆便是其中之一。即使是在“现代”体闲空间出现之后,茶馆仍然是人们所能承受的最卞要的公共场所。人们在那单扮演了公共角色,创造了丰富的茶馆文化。

  如果我们把茶馆作为城市社会的一个“细胞”,那么在“显微镜”下对这个细胞的分析,无疑使我们对城市社会的认识更加具体深入。我试图对茶馆这个“肌体”进行全面考察,从经营、同业公会、雇佣,到茶馆生活以及茶馆政治,包括茶馆中提供的娱乐、政府发布的关于茶馆的政策等。揭示茶馆作为一个典型的小商业,怎样与城市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考察其独特的活力和文化。这个研究有二个日的:其一是将茶馆作为一个经济实体的考察;其一是对其日常体闲的作用的考察;其二是对其政治角色的考察。

  第一,我强调小商业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的成都,是最重要的经济部门。没有任何其他店铺能像茶馆那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如此紧密的联系。茶馆不仅代表着一种独特的经营方式,而且还造成了丰富多彩的日常文化。我还指出茶馆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问题,考察茶馆与顾客、茶馆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分析茶社业行业公会和茶馆工人工会的角色,观察它们是怎样成为地方政府与行业之间地方政府与工人组织之间的中介。

  第二,考察茶馆在人们交往和社区或邻单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各种社会集团利用茶馆从事经济、社会、文化活动。他们以茶馆为市场,在那单做大小交易;以茶馆为舞台,提供和得到娱乐。考察不同的社会集团、行业、性别是怎样不同地利用茶馆。

  第三,通过分析茶馆单的冲突、控制和权力斗争,揭示社会政治是怎样在茶馆中表现的。国家政治的变化,可以从小小的茶馆中得到仔细的观察。茶馆实际上用作政治舞台,成为国家和地方政治演变的一个风向标。政府关心公共秩序,公布了许多关于茶馆的规章,从茶馆之数量到营业时间、卫生条件、公共行为,都进行了规定。抗战和随后的内战时期,国家和其他社会力量利用茶馆为政治日的服务,更使茶馆政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许多政治的新因素都影响到了茶馆单的日常生活。经济、社会、政治状况的恶化,国家日益强化的控制,都反映在茶馆生活中,特别反映在人们所谈论的话题中。这样,茶馆中的政治成为外面大世界政治变化的集中体现。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史学月刊》2008年第5期

上一条: ·[王笛]城市、茶馆与日常文化
下一条: ·[王笛]近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叙事方法的思考
   相关链接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万水清 胡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茶馆发展路径选择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陈思涵]“工夫”的双重指向:茶事与人情·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万水清 朱婉尚婕 稽明星]基于文化聚落中的都市茶馆变迁
·[陶子煜]当局者观·[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
·[刘璐瑶]风险社会语境下当代日常生活仪式的变与不变·[安可然]日常生活视角下的手艺传承
·[徐赣丽]如何回到生活:手工艺产业化之路·李向振:《活法儿:京北城郊村的生计策略与日常生活》
·[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
·[李牧]民俗与日常生活的救赎·[周星]关注世事变迁、追问“生活革命”的民俗学
·[韩若冰 黄潇婷]“日常生活”视角下黄河文化与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孟令法]越界—虚构化行为:仪式生活与图像叙事的非常态表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