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庙会表面热闹内涵空洞 成“庙市”片面追求利润
  作者:陈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3-02 | 点击数:4985
 


  2010年春节,对于老北京庙会而言,可能是一个分水岭:一方面,今年北京春节庙会多达60余档,其中既有传统庙会,也有洋庙会,同时社区庙会、商家庙会等也渐成气候,更多新民俗融入庙会,堪称是庙会历史上形式最丰富多彩的一年;但另一方面,在今年庙会上,以“标王”谷胜立为代表的许多摊贩出现了巨额亏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拍卖摊位式的庙会经营模式是否已走到了尽头?商业操作气息过浓是否已对北京庙会文化造成了伤害?
 

  此外,有调查表明,今年北京庙会游人数量显著下降,网友们甚至称庙会为“美食大排档”、“烤羊肉串大会”、“玩具大会”等。就在3月1日北京市“十佳庙会”评选揭晓的前一天,由网友自发组织的“最差庙会评选”也浮出水面。两份不同评价角度的榜单,仿佛是冰火两重天。老北京庙会的未来该向何处去?为此记者昨天专访了“十佳庙会”评委之一、民俗学家高巍以及“最差庙会”评选发起人、老北京网主编张巍。

  表面热闹,内涵空洞

  “毫无疑问,今年北京庙会是历史上最丰富的一次。”高巍说。所谓“丰富”,包含着三方面的含义:首先,庙会数量空前增加,较往年多了20%以上;第二,形式多样,除传统庙会外,洋庙会、社区庙会、商家庙会、村镇庙会等都有较大发展,各具特色,游人有了更多的选择;第三,节目更多样,比如杨树底下村的“烩百家饭”、“走百病”,燕莎庙会30多家市级以上“非遗”现场展示与表演,以及街道庙会“打春牛”、“喊春”等活动,包括洋庙会的“国际风情节”等,都是平时很难见到的,很好地烘托了春节的气氛。

  表面上看,今年庙会确实“丰富”了,但与此同时,网友们却纷纷抱怨庙会“给人印象不深”、“没什么新鲜感”。对此高巍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娱乐形式太单一,内容肤浅”。乍一看,很热闹、很丰富,可细一琢磨,都是为“娱乐而娱乐”,缺乏人文关怀。“如果逛庙会只是为了娱乐,在娱乐方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为什么非要逛庙会不可呢?”高巍认为,庙会要想吸引游人,关键还是要把握传统庙会的精神内涵,真正满足人们精神消费的需求。

  “感恩文化”更有感召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庙会游人大幅减少的同时,今年春节期间到雍和宫、白云观上香的游人却达到历史新高,据媒体报道,大年初一早晨6点到9点,前往雍和宫的游人就多达1.1万人,而此时雍和宫还没开门。“不仅是雍和宫、白云观,今年东岳庙恢复了一些传统的祈福仪式,也吸引了非常多的游人。”高巍认为,“感恩文化”比“娱乐至死”具有更深的感召力,而这才是传统庙会的根本魅力所在。

  以今年刚揭幕的怀柔圣泉山庙会为例,主办方围绕“感恩、祈愿”的文化内涵,特意恢复了“踩祟”活动。所谓“踩祟”,就是用芝麻秸铺地,让人从上面踩过去,结果“踩祟”成为最受游客欢迎的活动。“这说明传统文化是有生命力的。” 高巍表示,目前一些庙会主办方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新颖性和娱乐性,却忽视了“感恩、祈福”的内涵,结果是“表面热闹,内涵空洞”。

  为何庙会变“庙市”

  既然春节文化的核心是“感恩文化”,那么为何北京60多档庙会中真正突出感恩文化内容的却寥寥无几呢?为何大家只在形式上下工夫,不去关注内涵呢?高巍认为,四方面的原因不容忽视:首先, 对于“感恩文化”,一些主办方存有偏见,将它与迷信落后等同起来,所以在营造“感恩文化”氛围方面投入不够。第二,没有找到恰当的传达形式,比如有的主办方没有充分征求专家的意见,贸然在形式上求新求怪,结果喧宾夺主。“其实像挂福牌、走福路、绕福树等,都是人们愿意参与的活动,但如今部分庙会对这些活动不太重视”。第三,在“感恩文化”的宣传上,各庙会做得都不够充分,以致游客对“感恩文化”缺乏足够了解。第四,过度商业化运作伤害了传统庙会的文化内涵,让庙会成了“庙市”。

  片面追求利润成桎梏

  今年以“标王”谷胜立为代表的摊贩铩羽庙会,轰动一时,对此高巍认为“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是件好事”,因为它促使人们反思“庙会过度商业化是否已走到尽头了”。

  “北京庙会确实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高巍认为,事实证明,一个缺乏文化内涵的庙会,是无法获得人们真正的认同的。“过度商业化带来在最大问题就是弱化了庙会文化内涵,久而久之,真正的老北京文化被排除在外了”。

  再有,庙会摊贩为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以风车为例,按“风车大王”梁俊的制作标准,杆与梁要用“鞭杆红”的高粱秸,可保证数年不坏,普通抻拉不会对风车造成损坏,更不可能出现掉轮,但这样的风车成本高,在庙会上反而卖不过廉价的塑料风车,后者鼓音不对且易损坏。

  “庙会成了‘庙市’,降低了传统庙会的品质。”张巍介绍,原先传统庙会上,各种玩意多达3000多种,如今剩下的不足20种。毫无疑问,片面追求利润会伤了老北京庙会文化的根。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3月02日 10:06 来源:北京晨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风俗各异把年过
下一条: ·元宵节:古代中国“情人节”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于晓雨]岱顶碧霞祠庙会活动调查报告·[徐永安]概念与历史:武当山朝山进香(武当山庙会)习俗特征探讨
·[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沈福裕]晏公庙会的文化经营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李美茹]庙会旅游中民间文艺团体的功能研究
·[乐晶 张诗语]“遗产化”进程下寺观庙会景观生产者的关系实践*·[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姬厚祥]宗门立会:宗族分门竞争中的民间信仰生产·[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
·[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周逸敏]常州庙会和节场的特色与新时期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