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杜维明:中国文化的课堂有多大
  作者:陈祖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27 | 点击数:12787
 

  哈佛东亚系主任,捡起别人掉在桌上的一个饭粒吃

  1999年2月14日,电视屏幕上方,打出一行很不鲜明的字:It’sover。过去了。克林顿的“外传”,从任何方面都写到了极致,话剧在演出,电视在搞笑,集美国文化之大成。不过未必有人来细析这个折腾全世界这么久的故事,因为,It’sover。人们提着精神的时候,不管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不管是美国人还是非美国人,都只是现在进行时,只是过程。一旦over,过去的就过去了。

  我就觉得,政治短暂而文化恒久。

  还有四天就是大年初一,这天是阴历二十七,杜维明邀所有来燕京学社的访问学者和家属,都去他家包饺子过年。那得多少人呵?100多人,有人说。不到100人,有人说。客人们散坐在一楼、二楼、地下室,谁也搞不清有多少人,谁也没想跑上跑下去点人数。后来听杜维明讲,是80多人。他楼上楼下地数了。

  杜维明右手握一酒瓶,左手还是插在裤兜里,那感觉,还是在哈佛大礼堂的讲台上,一个永远的演讲者。他的周围总是一些学人,总是儒家文化的探讨。

  总算他来到地下室,那里更多的是妇人和孩子。妇人们在包饺子,孩子们在看录相——好莱坞的卡通片《木兰》。这部卡通片全美首映的周末三天,票房达2300万美元。影片为中国的花木兰注入了美国电影文化的卖点,更为迪斯尼注入了东方文化的活力。杜维明走来盛赞这部卡通。我想,《木兰》里忠孝两全,那是儒家文化的好莱坞式的弘扬。

  杜维明家的春节Party,那是中国文化的国际盛会。有各国来的中国人,有会讲或多或少中国话的外国人,也有虽然不会讲中国话但是热爱中国的美国人。一位不会讲中文的美国妇女,那么情真意切地对我说起她领养了一个中国女孩。领养的时候,那女孩才4个月,现在已经12岁了。女孩小时候可漂亮了,现在也漂亮。她掏出显然一直带在身上的那女孩的照片给我看。她说女儿就是不肯学中文。所以她一定要带她到中国走走,一定要让她会讲中国话。她说着双手捂胸,好动感情!杜维明说,这是个过程,到一定时候她自己就会想学中文。

  波士顿有好几百人领养中国女孩。有一次我在波士顿的唐人街上,前边走着一对美国夫妇,他们中间是一个四五岁的中国女孩。她一手拉着美国妈妈,一手拉着美国爸爸。女孩短短的花格呢子裙,长长的黑袜子,嫩黄的羽绒服,长长的披肩发。这个生动可人的背景叫我爱得不行。她的美国父母一边走一边弯腰和她说着话,更是把她爱得不行。我没有时间去探究为什么波士顿人领养中国女孩成风。我想,“木兰”移民美国后,会有更多的波士顿人领养小木兰。

  波士顿这些小木兰的美国父母们自己组织起来,呼吁波士顿的中小学开中文课。那位对我倾诉的美国妇女,那么希望我去她家作客,她给我写下了电话、地址、名字。只是因为——我是中国人。她太爱她的中国女儿,看见中国人就像遇到亲戚似的。

  那些日子我竟是安排不出时间去。我想,下次,下次,会有下一次的。我想,等我去的时候,她的中国女儿一定已经会讲中国话了。

  在波士顿,在哈佛,很有一些不愿学中文的中国孩子,更有通晓中文的外国朋友。杜维明家的Party上不少“老外”(当然,在这里不知道他们是“老外”还是我是老外)用筷子,都比我强。这个80多人的中式自助餐,几乎是个筷子Show。

  杜维明常讲善缘。我想,“缘”和“圆”同音,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圆吧。在这个Party上,因此有了这么圆圆满满的中国缘。

  杜维明是最后一个端了盘子去拿菜的。那时长长的餐桌上已经没人了,只有一个饭粒。

  我是说,他的视象,放大了掉在桌上的一个饭粒。

  他捡起这个饭粒放进自己的餐盘里。当时,80几个人也不会有人看到这个细节,除了我。

  没饭吃的人捡米粒那是当然,哈佛东亚系主任在自己举办的Party上捡米粒吃,那就令我震撼了。

  那么多的菜吃也吃不完,怎么就先捡饭粒吃?这个时候,比起他在大教室演讲更像一个儒家文化的布道士。我想起杜维明爱讲的内化,他是把学养内化进人格里了。

  1928年以来,号称百年以来,杜维明是哈佛东亚系的第一个华人系主任。有的时候,一个人就改变一个格局。壁炉里的火,热烈又并不张扬地燃烧着。窗外,风雪装扮着新英格兰的红砖墙,一簇簇金黄的灯火,好像一个个雪地里升起的壁炉……

  后来,不久前,北京大学成立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叫:杜维明。

  也是不久前,2010年1月4日《文汇报》报道,美国留学中国的人数10年増长6倍,2008年世界各国到中国留学的人数达20万。奥巴马提出美国将在未来4年送10万名美国青年到中国留学。美国大专院校每天平均有超过51500名学生在学中文。2008年哥伦比亚大学成立“全球中国连接”,哈佛、耶鲁、康耐尔大学、牛津大学等40多所全球顶尖名校纷纷设立分部。

  中国文化的课堂有多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2010-02-2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夏雨菡]宋耀良:90年代实地考察中国岩画最多的学者
下一条: ·中国虎文化研究的开拓者
   相关链接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巴莫曲布嫫]全方位映射新时代中国文化政策转型的路线图
·[叶涛]在“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端午与文明生活”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举行·“端午与文明生活”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施爱东]中国民俗学的学派、流派与门派
·[施爱东]中国民俗学的学派、流派与门派·“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孟令法]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历史演进·“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孙英刚] 跨文化中的迷惘——“民间宗教”概念的是与非·[冯文开]史诗研究中国学派构建的现状、理据及路径
·[李姿莹]隐形的桥梁:中国民俗学的福建时期·[李小玲]反本溯源:对中国民间文学概念及理论的反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