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陈进国]民间通书的流行与风水术的民俗化
——以闽台洪潮和通书为例[1]
  作者:陈进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28 | 点击数:30875
 
 
  总的说来,自西汉“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后,原属“私学”的儒家被张扬成“官学”(宋明以来的官办地方教育机构亦称“儒学”),成为历朝政府用以教化地方“生民”的意识形态工具。而被列入“子部”的数术方技如选择、阴阳等,却以相对谦和、平静的方式,一直是“官学”(官方)与“私学”(民间)共享的文化资源。从文化变迁的角度讲,先秦以来以数术方技之学为主的知识传统的长期延续,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传统中国所谓的“国家”与“社会”一直呈现并维系着一体化的局面,并不存在着绝对的分离或对立。如果强说儒家文化属于“大传统”(正统),而数术方技属于“小传统”(非正统)的话,那么这种“小传统”却是官民共同继承的古老传统。从“奉正朔”的皇历到“民间所用”的通书之发展,毋宁说反映官方与民间在文化传统上更为强烈的连结,官民共信的风水习俗无疑是这种文化整合过程中的重要象征资源。
  毋庸置疑,与皇历相比,通书更代表着民间社会实用文化的一种权威解释文本,对民间社会“事生事死”的文化消费活动有着较强势的范导作用。这种文本反复强调了某种潜藏的、隐蔽的超自然力量,或危险力量(主要是时间神煞)对人之日常生活的禁拘与限制,其所构设的风水竖造或安葬活动,其实是种积极维护时空禁忌(通书文本所构设的时空向量关系是:时间禁忌→空间禁忌,时间选择→空间选择)的文化活动,从而使人能避免某种超自然力量或危险力量所带来的灾祸或苦难。而实用型年度通书的流通量,及其基础内容的重复程度,是时空禁忌主题——随之而来的是风水吉凶主题,获得展示的重要数量指针之一。
  大体来说,明清以来以洪潮和通书为代表的民间通书系列,将选择术同风水术更为系统的结合起来,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风水术在民间社会的民俗化进程。在各种文化及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如风水符咒、与风水相关的请祭祝仪式),风水观念也将会不断地深入地方文化网络之中,从而展现为民间大众化的文化行为。此外,“以便俗用”的风水趋避之术,似乎也跟着这通俗化的通书,参与对“奉正朔”的正统权威的潜在解构(如官方对丧葬社会成本付出的忧虑),甚至也相应带来特定时空(如社区)中社会秩序的局部解构(如停柩、房分之争)。
  这种有些神秘的实用文化的一“通”而“俗”,是生民之小幸,抑或大不幸耶?借用《法华经》中佛陀的话头: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附录:
 
 
 
附录1:洪潮和派下星华堂通书四大局水法图
 
  
 
附录2:洪潮和派下星华堂通书“压圹符”
 
 
 
 
附录3:洪潮和来孙授生李丰成文化中心地理科试卷(摘选)
 
 
 
 
附录4:洪潮和来孙授生李丰成所作的风水推断个案。
 
(本文原刊于2002年10《台湾宗教研究通讯》第4期,台北:兰台出版社。)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进国]扶乩降笔的盛行与风水信仰的人文化
下一条: ·[张德玉]“佛托妈妈”性别考辨
   相关链接
·[刘心怡]风水协商:徽州许村的水口空间建构与村落关系·[黄景春]从厌镇鬼神到祈求风水荫佑
·[林孟蓉]台湾彰化福海宫风水传奇与签谱探析·[张洪彬]巫术、宗教与科学:重思晚清的风水批判
·[段友文]南蛮盗宝型传说母题的文化阐释·[李文杰]胶东民居“新风水邻里空间”的叙事建构
·[王逍]隐藏的文本:集体化时代惠明寺畲族村民俗信仰的历史连续性·[沈慧玲]中国民间信仰在泰国的传承
·[宋靖野]从仪式理论到社会理论:过渡礼仪的概念系谱·[李柯]汇龙潭与明清嘉定县科举
·[郑庆杰]风水与生活世界的意义构成·[温小兴]傣族村寨的风水实践与文化整合
·[雷天来]个人叙事与当代风水师身份建构·[岳永逸]是与非:槐树地的风水──忧郁的民俗学札记之九
·新中国第一本新农历通书发行于1950年·[吴积雷]祈福禳灾:廊桥与风水
·[邢成举 代利娟]为风水文化“正名”·[孔祥吉]英年与晚清北京风水热
·[刘正爱]风水传说、历史记忆与传统文化·[陈进国]扶乩降笔的盛行与风水信仰的人文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