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京郊匠人“灯笼张”寻找“传灯人”
  作者:杨晓雪   摄影/图:郝羿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27 | 点击数:9555
 

  ■“灯笼张”手艺“后继无人”

  深山徒弟“术业欠精”

  京北怀柔,深山之中,一个名叫“红庙村”的“灯笼村”,农历正月十五前记者来到这里,村里人依然在忙着赶制灯笼,各式各样的“宫灯”在村子入口处,大大小小,随处可见。“这是部队订做的,上面还有抗震的照片,这是河北怀来定制的9米巨型灯,我们后天去帮他们安装。”村支书闫万军里里外外忙活着,“腊月到现在,宫灯就挣了几十万,忙也值,这还得靠师傅。”

  他说的师傅,正是“灯笼张”张明亮,这个深山村支书是张明亮的“关门弟子”。

  “当初他来找我,那时候他们村正做红灯笼,想靠灯笼致富。”张明亮作为北京23位以姓氏命名的“老艺人”之一,2007年参加了市里组织的“老艺人下乡”活动,被正在打灯笼“主意”的闫万军“盯上”,闫万军想给土地贫瘠的山村搞“副业”。

  “红灯笼不挣钱。”闫万军告诉记者,开始村子里请山东人来村里教大家做铁丝红灯笼,“利润太小了,没什么技术。”于是当他听说有老艺人下乡传授手艺时,就从目录里盯上了“灯笼张”。

  “我给他做了7个宫灯,让他照着去学。”张明亮告诉记者,两年前的7个灯笼,就是现在灯笼村的支柱产业“宫灯”的“基础”,如今灯笼村也靠过年过节时“宫灯”发财,“比红灯笼的利润大多了。”闫万军给师傅“灯笼张”准备了一间房,发了一张“荣誉村民”证书,“师傅随时可以来怀柔住,也给我们指导指导。”

  “您觉得灯笼村的灯笼能传承您的手艺吗?”张明亮反问记者,“丫头,你愿意跟我学三年,天天就扎灯笼吗?”他指指四周的宫灯,“我现在每年还在办灯会,做顾问,也收了不少徒弟,可是他们谁还能像当初我小时候那样,踏踏实实学手艺?没有精细的手工活,也就没了宫灯的灵魂。”

  “灯笼这行本来就不是赚大钱的买卖。”张明亮说,能教村里人手艺,让自己的手艺帮他们赚钱,但不能指望他们做“灯笼手艺”的传承者,“灯笼是个细活,一点马虎不得,这样的手工活,如果不赚钱,只能作为文化保护下来。”

  “像葡萄常、泥人张,这些老手艺,我们希望以后能盖个博物馆,把这些手工艺传下去,这事情政府也在考虑了。”张明亮桌上摊开着一张图纸,临走时他神秘地告诉记者,“这是我正在研究的新课题,这个灯笼要自己跑起来,您擎好儿吧。”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凤凰网-北京青年报 2009-02-10 11:49:00

上一条: ·[角巴东主]《格萨尔》说唱艺人研究
下一条: ·“葫芦万”万永强:小葫芦孕育大文化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任砚泽]《断魂枪》反映的传统技艺传承困境
·[李丽楠]从隐喻到反身性·[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
·[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