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简介:陈华文,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理事
时间:2010年2月6日下午 在线视频:请点击
主要观点:
●“年”只不过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关于“年”的文化内涵存在着时代性的差异和地方性的认同,正是这种独特的存在和认同,使年文化多姿多彩,异常丰富。
●节日立法很必要,可以不断刺激已经弱化的节日传统,并使这种传统在现实生活中逐渐重建,这对于建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民族文化的自我价值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身边,春节是最独特,同时也是最普通的一个节日和一种生活方式。说起春节,每个人都有自己具体的感受,男女老少不同地方不同时代的人各不相同。现在,春节成了一个不能不过但不知如何过得有滋味的特别节日。
●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不会放弃过年,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节点和浓缩,也是中国人传达人情、完成季节交替的特别日子。为此,“年”还将重复地过下去,而我则希望通过一些讨论使我们对年的认识变得更理智一些。
节日是传统的节点
为什么说节日是传统的节点?因为它非常重要,是我们生活中重要文化的凝结点。
首先,节日里,衣食住行的文化、交往的文化、信仰的文化等等都凝聚其中。例如民族服饰,在平时表现得不是特别鲜明,但在节日里有所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内容丰富的信仰都在节日里有所表达。所以它是一个节点,把一些平时不太出现的文化符号在节日里集中展示。
其次,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要通过一些有特色的东西来展示民族文化,这些特色文化都在节日中有所保留或存在,比如说对异文化,常常通过节日等形式来了解。东方人就通过节日来了解西方文化,比如圣诞节、情人节,这些我们都把它作为异文化来了解。同样,西方人也通过节日文化来了解中国人,中国人在节日里特别喜欢通过一些方式表达文化,如舞龙灯、舞狮子等,这些也就成了民族文化的象征。
最后,节日是普通的日子,但又有别于普通的日子。因为我们有一种在民族传统传承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节日意识,有的学者称之为“时季意识”,一到这个时间就想起过春节过端午节。尤其是中国人,时季意识特别强,因为中国是农耕社会。当然还有气候的原因,长期以来我们都跟季节打交道,以季节的变化作为生存的前提。如果忽略了季节的变化,我们的生活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中国人季节意识之强已经融入了民族文化深层结构。
节日作为传统的意义
节日作为传统的意义主要在四个方面。第一,节日是“固有的”。它不是我们现在创造出来的,另外一个潜在的含义就是“我们的”,“别人”没有的。当然“别人”并不是种族,而是一个文化圈。它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获得民族或区域认同,凝聚民族的力量,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节日是“延续的”,是传承的、悠久的。从春节的源头来看,也许是四千年、五千年甚至更早。它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历史非常悠久。第三,节日是“精神的”。也就是说它不是纯粹的物质层面,有一些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第四,节日是“独特的”。所谓独特,如果回到原始层面,我们用另外一个词来说就是我们创造的,不是别人创造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南湖晚报 2010-02-21 第03版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