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民调:53.3%的人看好网络春晚取代央视春晚
  作者:记者 王聪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23 | 点击数:5772
 

 

“没看网络春晚,你就out(落伍——编者注)啦!”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李小佟的QQ群就响个不停,大家都在群里讨论网络春晚。趁着工作间隙,她赶紧点开几个链接“补课”,每个节目都出乎意料地妙趣横生,“早知道年三十晚上就看了!”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243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4.1%的人看了今年的网络春晚,30.6%的人没看,25.3%的人表示关注。53.3%的人认为网络春晚会取代传统的电视春晚,其中7.7%的人坚信“一定可以”,13.0%的人认为是“大势所趋”,32.6%的人认为“有待时日”。

  强势媒体推动“网春晚”大潮

  “沙发没抢到,板凳没坐上,只能蹲地板上看了!”

  “没票,蹭个座位看行不?”……

  2月11日,第四届天涯春晚网上“直播”,因为回帖数量太多,翻页速度太快,不少网友惊呼好似经历了一次“穿越”。这次春晚的副导演兼主持人“龙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天涯春晚的logo、“入场券”、节目等都是网友们报名设计并海选出来的。

  “第一届的时候没什么压力,感觉只要如期完成了就是成功。”“龙吟”说,到现在第四届了,网友期待越来越高,筹备组的人就要对节目质量严格把关了。最让他感动的是相声《五虎拜年》,原作者韩宇是一位残障人士,全身只有两根手指能动,原稿如果上天涯春晚还需要改编制作。帖子发出后,网友们纷纷出主意,畅所欲言。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个相声终于录制完成。

  “龙吟”认为,网络春晚之所以深受网友喜爱,一是因为很多网民对电视春晚“不感冒”,不少节目离生活比较远;再有就是网友喜欢有自己的庆祝方式,节目都是网友自编、自导、自演、自排的,网友参与度比较高。

  网络春晚受欢迎的原因有哪些?调查中,63.5%的人表示是网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57.5%的人认为网络春晚的魅力在于草根加明星的表演方式;52.7%的人认为观众有更多选择空间。接下来依次为:收看方便,互动性强(51.1%);演员、节目都由民间推选(49.1%);内容更贴近年轻人的口味(41.4%)等。

  据了解,从2002年网络春晚出现雏形以来,网络春晚已经进入第9个年头。今年不仅有十几家网站自办的春晚,一些电视台和手机媒体也加入到网络春晚的队伍中。不同于传统春晚的专业编导和表演阵容,网络春晚由网友们自发贡献创意、推选节目,“暴走妈妈”、“西单女孩”等在网上走红的“草根”明星也成了网络春晚的主角。有人说,2010年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春晚元年”,本次调查中有54.1%的人对此表示赞同。

  北京市网络媒体协会会长闵大洪认为,今年的网络春晚规模比较大,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和通信公司联手,接收终端上电视机、电脑、手机三屏合一,传播手段有一个很大的进步。

  “网络春晚的多样性、草根性和互动性,是电视春晚在几个小时的节目时间里无法做到的。”闵大洪说,像BTV网络互动春晚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除夕,每天晚上播出,提前形成了春节的氛围。北京网络媒体协会还组织了虎年网络大拜年活动,24小时不间断介绍民俗,和网民互动,网友们可以分享各地的民俗趣事,写下自己过年的情景和祝福,掀起了提前拜年的高潮。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新网-中国青年报 2010-02-23 05:14: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民调:62.9%的人发现加入现代元素也有年味儿
下一条: ·[韩浩月]春晚从“新年俗”变“新庸俗” 文化被种种负累裹挟
   相关链接
·三大史诗上春晚:后台故事·[傅灵犀]红与灰:当代青年“锦鲤祈福”习俗的文化分析
·[周如南 陈敏仪]日常生活批判视野下的视觉表意实践·专家总结春节十大新民俗:全民看春晚 短信拜年
·冯骥才:龙年说“龙”·盘点历年春晚“流行语”:常回家看看 不差钱
·央视发布2012龙年春节晚会正版节目单·[潘知常]最后的晚餐——春节联欢晚会与新意识形态
·[韩浩月]春晚从“新年俗”变“新庸俗” 文化被种种负累裹挟·虎年是草根春晚元年?能否撼动央视春晚的地位?
·[肖鹰]让春晚回归民间·网络调查:春晚看的不是喜欢而是习惯
·[李小军 童晓玲]商业因素影响下的文化生产·[袁国女]山寨春晚:文化权力的再争夺
·[王晓渔]“后春晚时代”的春节文化 ·总把新桃换旧符,今年的春晚怎样?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