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上海豫园老街,今年亮相的灯笼上还加装了环保的LED节能型灯饰,
为老街平添了一抹璀璨的靓色。 杨毅摄
民调:62.9%的人发现加入现代元素也挺有年味儿
69.7%的人认为年味儿是发自内心的欢愉,64.1%的人觉得年味儿就是热热闹闹的气氛
春节里,人们还沿袭着哪些传统的过年方式?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互动百科网,在春节期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1625人参与),人们给出的排序是:吃年夜饭(82.8%),贴春联、年画等(74.0%),发压岁钱(72.7%),放鞭炮(70.4%),拜年(70.2%),吃饺子(63.9%),守岁(48.1%),吃元宵(46.7%),祭祖(32.7%),祭灶(30.4%)等。
但如今,年味儿淡了却是很多人的共识。好像每年春节除了吃吃喝喝、看看春晚,就不知道还有什么可做的了。近日,天涯论坛一名网友发出个帖子“寻找春节,寻回失去的年味”,受到近20万网友的关注,并收到上千条回复。帖子中说,“我也不是非要随时随地锣鼓喧天,我所急不可耐寻找的,是真正发自内心、欢心愉悦的滋味……”这句话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本次调查中,74.0%的人表示自己过年时会寻找年味儿。
除夕夜,眼看时针就要指向24时,江西南昌的“80后”郭晓兰坐不住了。她抱着大捆火红的鞭炮,招呼家人:“我们出去放炮吧!”麻将桌上的长辈们相视一笑,又把视线转回牌桌;沙发上看春晚的姥姥揉了揉惺忪的眼睛,摆了摆手说,“你们几个小孩子注意安全”;小侄儿倒是兴致很高,嚷着要和小郭出去,却被一脸不放心的表哥一把截住。
“这不是过年。”郭晓兰说,她记忆中的除夕夜,一家人会很热闹地吃饭,挤在14英寸黑白电视机前看春晚,静静地等待24时的钟声。那一刻,长辈们会用长长的竹竿挂起一串鞭炮,伸出窗外点燃。噼里啪啦声震耳欲聋,姥姥会笑得合不拢嘴,孩子们捂着耳朵在屋里乱窜。鞭炮声刚停,热腾腾的汤圆已经上了桌。
如今,很多人都觉得年味儿已经越来越淡。调查显示,58.7%的人认为原因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58.1%的人觉得是因为一些过年习俗没有延续下来;53.6%的人选择的是“整个社会的人情味淡了”;48.6%的人认为通信技术的发展让人们不太看重团聚了。
郭晓兰是个怀旧的人,大年三十那天,她特意买来了灯笼、年画,把家里弄得红红火火,希望找回逝去的味道。小郭说,春节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个饭,还要有股热闹劲儿,一股对未来满怀憧憬的喜悦感。
什么是年味儿?69.7%的人认为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欢愉”;64.1%的人觉得年味儿就是热热闹闹的气氛;58.3%的人表示,年味儿就是对未来一年的真诚祝福和憧憬;44.8%的人觉得,只要一家团聚,就有年味儿。
春节那几天,北京青年张毅一直没有出门,“到处都是人,但都在购物,没人过年。”张毅觉得,过年就是饺子、鞭炮加逛庙会,但大街上只有比平日更热烈一点的商业味儿,一点年味儿都没有,“倒是网上年味儿十足。”那几天,QQ、百度等都添上了红装,“网络春晚”到处敲锣打鼓。人人网发起的“写下我的新春祝福”活动中,截至大年初七,已有超过822万人写下心愿。张毅可以连续半小时一条条地看不断更新的网友们的祝福语,“不为什么,就图个高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一些传统过年方式,也渐渐加入了现代流行元素。调查中,有62.9%的人认为,加入现代元素也挺有年味,我们不必刻意怀旧固守。
南京“90后”大学生杨波的春节就过得挺“潮”。放寒假后他与同学拼车从上海返乡;除夕夜收到爷爷、奶奶送给他的一份保险,作为“压岁钱”;大年初一吃完团年饭,他就和父母自驾车前往苏州旅行。“我们没有串门、没有放鞭炮、没有看春晚,但这个年过得很有劲儿。”
调查中,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留言,也许我们根本不用担心孩子们今后会怎样过年,因为“年”自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年轻人正在遵循自己的方式创造着“年”的新传统。这就像杨波春节期间在南京街头看到的一幕——在打扮成金童玉女范儿的Hello Kitty花灯前,青年男女们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拍照留念,喜迎新春,传统和时尚共同造就了浓浓的年味儿。
文章来源:中新网-中国青年报 2010-02-23 08:33:00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