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家特纳认为“节日是人类发明的最大规模的仪式,节日不仅是对社会需要的回应,更是人类创造意义的行为”。中华民族是善于发明创造的伟大民族,在其深远宏阔的文化历史中,亘古不息地展演着姿态万千的节庆活动。传承至今,许多节庆已凝塑成记忆民情风俗和信仰旨趣的动感样板,成为彰显特色文化和张扬民族性格的活化载体,甚或正在扮演着文化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融会的特殊角色。
中国现有近万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节庆活动,既有全民共享的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庆,又有泼水节、雪顿节等少数民族节日;既有“十一”国庆和“五一”劳动节等国家主导的法定节日,又有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涌现的新兴节庆。就生活的层面而言,节庆往往是丰衣足食的产物;就文化的意义而言,节庆又常常与习俗和信仰关联;同时,节庆也极易引发广泛关注,所以,这些节庆活动从不同的层面、意义和作用上,重塑和提升了国家形象,涵养和弘扬了民族文化,扩大和加快了对外开放,激活和拉动了经济发展。
林林总总的节日美不胜收,有些古老,有些年轻,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汇时尚于传统,寓今朝于未来。文化的命脉借节庆而延续,节庆的繁盛依文化而恒久。
在万“节”丛生的红火和热烈之余,还需要一份可贵的冷静。多年来,国内节庆活动还缺少必要的战略规划和科学管理,缺少相应的评价机制和有效的学术关怀。为此,以中华文化促进会为代表的一些社会团体勇担重任,历经五年的艰辛探索和砥砺实践,会聚了一批高端务实的专家学者,制定了国内首部节庆评价体系,会诊了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庆案例,举办了两度颁奖盛典——旨在发掘典型、褒奖先进。或总结经验、推而广之,或评点缺失、革除流弊,尽力使当今中国的节庆健康有序、持续发展,呈现和而不同、多姿多彩的绚烂景象。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曾言:“一个民族经典的过去,正是它璀璨的未来。”可以确信,创造了无数经典的华夏民族必将再度创造令世界称奇的全新璀璨,而节庆恰以其鲜明的民族气质,浓郁的文化意涵,活态的表现形式和丰厚的产业支撑,为这份璀璨奉献独特的光华。
冰城夏都
——黑龙江哈尔滨的节庆四季歌
纯净的冰,纷飞的雪,就是“冰城”哈尔滨的请柬。它们每年邀来各方宾朋,同时也将冰雪艺术的精华汇集于此。 每年1月初“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幕时,哈尔滨城内冰灯璀璨、嘉宾云集,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饮食、冰雪经贸、冰雪旅游等活动争奇斗艳,中外宾客流连忘返。冰雪节始于1985年,是中国第一个以冰雪为载体由地方创办的国际性节庆活动。它不只因其晶莹的冰雕雪塑而闻名,更象征着哈尔滨举城欢庆、亲朋相聚那美好一刻的开始。
到了炎热的夏季,自1961年创办的“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节”则给这座城市和市民带来了热烈而浪漫的气息。当地人将音乐节称为“哈夏”,这是中国举办时间最长、届次最多的音乐节。百老汇的经典音乐剧、柏林交响乐团都曾在“哈夏”上亮相,音乐剧《木兰诗篇》、芭蕾舞剧《天鹅湖》、百架古筝《筝韵芳菲》及千台钢琴演奏会等文艺精品为世人瞩目,国家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声乐比赛的加盟为“哈夏”增添了新的色彩。当这座城市中的旋律响起,人们平添一份艺术的记忆,城市迎来一个新的节日。
同聚西博 共享节庆
——节庆之都浙江杭州
问杭州人,当地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答案或许是:西湖博览会。 首届西博会,举办于1929年,在那次博览会上,杭州人头一回看到飞机,头一回欣赏西湖上盛大的焰火,头一回用上免邮资的明信片,乃至头一回见到了抽水马桶……历时128天的首届西博会,参观人数达两千万。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侨商的1476万件物品参展,评出各等奖项3000余个,轰动浙江和全国,在国际上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于发展民族工商业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
在战乱频仍、民生困苦的旧中国,西湖博览会仅举办了一届便无下文。直至2000年10月,才有了第二届西湖博览会,并正式定名“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 到2009年,西博会已办到了第十一届,围绕着“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主题,西博会将一系列专业性展览、会议和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家具展、烟花大会、西湖狂欢节、美食节、书市、创业论坛……西博会举办的日子,成了杭州老百姓和中外游客的节日。
在西博会的影响下,近年来,杭州挖掘出一大批富于特色、独具魅力的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如:吴山庙会、富春江运动节、玫瑰婚典……数不胜数,在杭州的日常生活里一年四季节日不断,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节庆之都”。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02-16 10:26:00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