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刘魁立:春节是生活之树上迎春的花朵
  作者:刘魁立   摄影/图:谌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13 | 点击数:5743
 

 

书法家在为喜迎新年的地震灾区群众写春联     摄影/谌强

  

北京市民在街头年货摊挑选新年礼物     摄影/谌强

  春节是生活之树上迎春的花朵

  【春节】

  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新年指夏历(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汉、壮、布依、侗、朝鲜、仡佬、瑶、畲、京、达斡尔等民族都过这个节日。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活动。自汉武帝改用农历以后,中国历代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日为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立春最早是祭天、祭农神、祭春神、鞭春牛、祈丰年的日子。《史记》、《汉书》称正月初一为“四始”(岁之始、时之始、日之始、月之始)和“三朝”(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古人常在此时举行朝贺,进行各种娱乐活动,迎神祭祖,占卜气候,祈求丰收,后来逐渐形成内容丰富的新春佳节。辛亥革命之后,改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立春逐渐淡化。春节又叫农历年,俗称“过年”,相关民俗活动要持续一个月。除夕夜以家庭为单位包饺子、包汤圆、做年糕,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迎神、拜年;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向亲友拜年等习俗,还有贴春联、年画、剪纸和放爆竹等习俗;节后半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过春节的方式,因所处环境不同,我国城乡地区有所差异。春节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是体现和谐亲情与和睦人际关系的重要平台,其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2006年5月,春节以民俗类第一项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咏春名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到了腊月的最后一周,任何人都会听到新年迫近的脚步声,任何人都会为此而心动,大家都为准备新年愉快地忙碌着,在忙碌中体验着愉快

  事有凑巧,今年大年初一正赶上西洋的情人节,有人问我有什么看法。我以为,把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拿来进行比较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它们都是各自民族情感的充分表达,是不能分出上下高低的。

  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体系像一首完美的乐章,它的组成严整而和谐,是一个经我们民族先人祖祖辈辈设计得井井有条的系统:清明是春夏交替的关节:端午在仲夏之月,阳气盛极,阴气萌生;中秋则是一个丰收的黄金节;而过年正好在冬春之交,是两个时间周期交替的最重要关节。这样的设置,难道不真的像是一首完美和谐的乐章吗?

  在节日里,我们不仅积蓄着内在的精神力量,调整着心态,期盼着未来,而且还会和家庭、和社会协调着关系,友善相待、携手奋进,更不要说我们还通过节日,与自然相亲善、相协调,在节日中我们把自己、把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同家庭、同社会、同自然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这该是多么宏阔而深邃的设计啊!

  有些民族的传统节日体系,往往是以宗教纪念日作为基础和核心而设置的。情人节最初是为纪念神甫圣瓦连丁而设立。这位神甫不顾朝廷的禁令,在教堂替有情人主持婚礼。今天我们的年轻人关注情人节,是因为可以找到一个由头,去和自己的朋友或心爱的人相会交谈、表达情感。这当然无可厚非。当此时刻,在我看来,把已经化为中国魂的一部分、既显示我们民族情感也标志我们文化身份的大年初一同外来的情人节相提并论,是不合适的。

  在我们节日的大系统中,年俗本身又成为一个独立的严整体系。俗话说“进了腊月便是年”:喝腊八粥的习俗在相当多的地方仍然很好地传承着,它奏响了迎接新年的第一声。现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上班族,人们已不能再像农耕社会那样按照自己意愿安排时间。即使在农村,生活节奏也变得比过去疾速,同样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慢条斯理地“忙年”了。可是,到了腊月的最后一周,任何人都会听到新年迫近的脚步声,任何人都会为此而心动,大家都为准备新年愉快地忙碌着,在忙碌中体验着愉快。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02-12 11:12: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蒙:让春节成为百姓畅言的节日
下一条: ·[吴祚来]春节文化成“东风西渐”先行者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