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明跃玲]冲突与对话
——湘西苗疆边墙地区白帝天王崇拜的人类学考察
  作者:明跃玲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18 | 点击数:13840
 
 
三、苗疆边墙地区围绕白帝天王崇拜展开的对话
 
明清统治者修建苗疆边墙的目的是防御和控制苗民的反抗,防止苗汉之间的冲突。根据美国社会学家科塞的冲突理论,冲突是人类互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基本的社会过程,它的结果并不是分裂阻隔,通过文化调适,可以达到双方的对话互动,使整个社会趋于稳定和谐发展。当然从冲突到对话之间关键在于构建整合社会冲突的利益均衡机制,“安全阀”就是一种社会运行的安全机制。科塞在他的《社会冲突的功能》一书中认为敌对的情绪不等于冲突,如果敌对的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像锅炉里过量的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出而不会发生爆炸一样,有了安全阀的释放功能,冲突不仅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良性运行,达到协调发展的目的。湘西苗疆边墙本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苗汉之间的民族冲突。面对由文化带来的冲突,只有用文化的方式调适,因此苗疆边墙修建所带来的白帝天王崇拜的复兴成了统治者与苗民冲突以及各族民众内部冲突中释放紧张甚至敌对的情绪,使之不致于达到极端化的合理渠道。
1.白帝天王由族神转化为多民族共同信仰的过程
白帝天王崇拜起源于中原汉族天体神话传说“白帝子”神话。白帝为西方天帝,之所以称白帝是因为在古人的观念中,西方主白,白帝既为天帝,自然可以称为白帝天王。最早记载白帝诞生的神话是在《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春秋伟元命苞》中“黄帝时,大星如虹,下流华渚, 女节梦接,意感而生白帝朱宣……, (宋均注:“朱宣,少昊氏)。”[8](P2205)民间俗称太白金星。在秦汉时期,白帝本是统治者的信仰,到了唐代以后已经成为一种民间信仰了。
当汉族的白帝天王崇拜向民间的部族神演变的过程中,苗族、土家族在迁徙、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将自己的族神与主流族神信仰相结合,便有了苗族竹王白帝神与土家族白虎白帝神。《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了竹王的来历:“有竹王者兴于遁水,有一女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武才,遂雄夷濮。氏以竹为姓,捐所破竹于野,成竹林,今竹王三郎神是也。”[9]这个传说显然受到汉族中原天体神话“白帝子”神话的熏染,与西方白帝天王神话中的白帝天王的诞生有相似之处。
当苗族由西南地区进入湘西以后,竹王白帝信仰也带入了湘西。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代,他们把白虎当作图腾崇拜,传说土家族的八部大神是喝虎奶长大的,其祖先是虎。巴地的奉节白帝天王崇拜甚盛,有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寺、天王庙、白帝城与白帝楼。巴人后代流入湘西后仍较好地保存了这一信仰,在酉水与武水流域流传着“蒙易神婆感白龙生三兄弟”的故事:三兄弟随母姓杨,长大后才力过人,被皇帝征调作战有功,本应封侯王。但皇帝怕他们日后谋夺江山,因而假意召他们进京封赏。皇帝假意封了官并赐御酒三坛,要他们回故里后饮用。结果大哥先饮,脸色变白而死;二哥次饮,脸色变红而死;三弟后饮,脸色变黑而死。三兄弟死后,阴魂不散,化成三只白虎大闹金殿。皇帝吓得胆战心惊,敕封了种种神位都不肯罢休,后来封为“白帝天王”,与皇帝一样称帝,准其在故里立庙祭祀,三只白虎才点头离去。[10]这个传说与白帝天王信仰在数字结构(为三)、脸谱结构(白、红、黑三色)、亲缘结构(处于同一辈份的兄弟三人)上基本相符,展示了白虎传说向白帝天王崇拜的演化。这样白帝天王由一个部族的族神演变为各民族的共同信仰。
2.白帝天王崇拜是官方与民间对话的平台
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民间信仰象白帝天王一样不仅成了几个民族的共同信仰,而且受到官方的关注,多次载入史册。在田野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湘西地区有天王庙的地方基本都在苗疆边墙沿线。如果说苗疆边墙是“明清两朝湘西苗疆民族事务长期对话的原点之一”[11]那么由边墙带来的白帝天王崇拜的复兴就是由此原点而生发的众多对话平台之一。
①白帝天王神话的社会化过程
与所有的神话传说一样,白帝天王神话在演变的过程中是由原生态向次生态发展的,都是先把传说中的神灵转换为一个现实中的人,然后再整形易貌塑造为一个无所不能的具有神性的英雄。“无论在哪个阶段,演变的基本倾向都是用人的社会性去置换神灵的自然性、超验性,把想象世界的神灵说成是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角色,是现实社会的人。”[3] 苗疆边墙地区流传的天王神话已经发展为社会化的神,并演变为“杨氏三兄弟”的故事。
有关“杨氏三兄弟”的传说可谓纷繁复杂,很多地方志都有记载,最早的资料是康熙五十四年的《靖疆营重修天王神庙碑》,三兄弟为宋代名将杨业八世孙,为奉命征讨辰蛮的英雄,光绪本的《凤凰厅续志》则记载了三兄弟的英雄业绩“三十六人杀九千,杀到奇梁洞门前”。以后严如煜的《苗防备览》及近人石启贵的《湘西苗族实地考察报告》都有对三兄弟平苗有功的业绩及三王出生时的记载,比较完整生动的是流传在鸦溪一带的传说:杨老栋官的女儿穆英在龙井洗衣服,因贪看金龙自井中出游,不慎将金戒坠落井中,下井捡拾时被龙王强迫成婚,生三王。三王因龙胎而生,后人常称为 “龙家圣主”。三王长大后英勇过人,后来贵州红苗“作乱”,三兄弟率领所亲近“三十六人”直杀到奇梁洞方才作罢。皇帝召其进京,赏赐御酒三坛,嘱咐他们回家后饮用。三兄弟在白马渡(今桃源境内)误饮药酒而亡,从此夜夜惊扰地方。事情传到皇帝那里,朝廷只得对他们进行封赐,准许庙祀鸦溪,阴阳两管。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邢莉] 蒙古族与藏族的天体神话与天神信仰的比较研究 
下一条: ·[郭佳]老北京庙会的飘香记忆:从元代起源到1984年复苏
   相关链接
·[刘海平]湘西苗族古歌的文本比较研究·[侯有德]湘西永顺土家族祭油神习俗研究——基于长光村的田野调查
·[龙圣]清代白帝天王信仰分布地域考释·[龙圣]晚清民国湘西屯政与白帝天王信仰演变
·[石维刚 龙宗清]湘西苗族舞狮传承与发展的一点思考·[谭祖武]湘西茶洞古镇苗族文化旅游空间的生产
·[刘兴禄]当代还傩愿传承危机的深层原因解析·[石维刚 龙宗清]湘西苗语疑问代词的浅析
·[黄俐琴]浅谈湘西特色茶文化的旅游开发与研究·[石维刚]全球化语境湘西苗族巴代文化的生存展望
·[刘兴禄]冲突与调适:湘西用坪还傩愿重建中内在机制的调适功能探究·“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理论研讨会”征文启事
·[刘欣 高振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俗学本位·[刘兴禄]当代湘西“瓦乡人”还傩愿的田野考察
·[麻美垠]国家在场的湘西苗族赶秋节·“8+1+3”:湘西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
·[何苗]湘西往事·[明跃玲]乡村旅游语境下民间技艺的变迁:基于湘西德夯苗寨的个案分析
·石启贵 主编:《民国时期湘西苗族调查实录》 ·[王明珂]历史语言研究所与早期湘西苗族调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