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陈连山:作客中国新闻网解读春节文化
  作者:陈连山 中新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18 | 点击数:19791
 

  2、回家过年是中国传统的习俗,它不仅是亲情团聚与人际的沟通,更是父母的期盼。但是有一些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因为不同的原因,成为“恐归族”,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发生?他们是否算是“不孝顺”?从“盼归”到“恐归”,这种对待传统民俗的心态变化,又映射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答:“恐归”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在原因,比如交通不便,一票难求。交通费用过于高昂。这事儿应该归政府解决。增加运力、打击票贩子、限制某些垄断部门乘机提高票价等。但是,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提高城市容纳力,让有工作的人同时拥有基本生活条件。或者改善农村经济条件,就地解决农村多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恐归”的另一种原因是内在原因,就是在外工作者主观上不愿意回家团圆。这方面每个人的理由也有差异。比如家庭有矛盾,好不容易躲出来,害怕回家。这是糊涂。春节大团圆是一个解决家庭矛盾的好机会。为什么不利用?又比如,有的人害怕春节期间的社会交际——跟所有的亲戚朋友拜年。离家时间长了,跟亲戚朋友渐渐疏远,乍一回家,本来已经几乎淡忘的亲戚朋友都得去拜望,确实有点麻烦。其实,这也不可怕。探望亲戚朋友,恢复亲近关系是好事。如果确实不愿意再来往的,你即使不去拜望、甚至真的得罪他了,也真的无所谓。因为,你毕竟已经离开家乡,跟他们不需要再保持过去那样紧密的关系了。所以,从主观原因来分析,我觉得“恐归”是不必要的。它是我们暂时还不能适应新生活的一种心理障碍。

  子女“恐归”是否算是不孝顺?您可能指的是那些不愿意把自己挣的钱交给父母的人。按照传统观念,父母养育了子女,现在子女挣了钱理应交给父母。现在有些子女不愿意交了,似乎有不孝顺之嫌。我觉得这样的父母和子女各自都有自己的理由,我都能理解。解决的办法只能是互谅互让。父母负担重,成年的子女理应替父母承担一些。但,父母也应该适当地尊重子女的经济独立性。

  从“盼归”到“恐归”心态变化,当然是我们的社会现实决定的。现代社会的个人独立性大大增加,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回家不回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个人决定了。

  3、有人认为,都市“恐归族”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就预示着这一群体将受困于这样的“乡恋情结”,他们的心灵将因无法亲近故土,无法享受亲情而陷于孤独和萎顿,由此将可能带来种种负面危害。他们已经失去了回家的勇气和能力。您是否认为应该通过一些举措,让这部分人不再“恐归”,也能和家人一起共度春节?

  答:都市“恐归族”确实面临着心理危机,只是程度上有所差异而已。你回家的次数越少,问题月严重。长期不回,最后你就可能彻底丧失回家的勇气和能力——越来越不会跟家人相处,越来越不会跟家乡的亲戚朋友交际。这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当然应该有一些措施。比如政府在目前切实解决好交通问题,尽量减少节日加班的要求。我特别反对节日加班。我在电视上看到某个城市的市长为了解决春运困难,竟然号召民工不回家。还保证给工人提供美食和娱乐。我很气愤。首先,这个市长是逃避自己解决交通问题的责任。其次,他的措施有破坏工人家庭的嫌疑。工人一年都没回家,春节还不回,家里人怎么过节?家人在电视里看到工人在城里生活那样好,还可能怀疑亲人是留恋城市,不愿意回家。

  让“恐归族”不能找到不回家的客观理由。对于个人心理上的交际障碍,恐怕只能采取鼓励回家的办法。我想,随着社会发展,出来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家乡的人和外出工作的人一定会找到更加合理的交际方式。那时候,这个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4、一些人不回家过年的原因是春节“牵连着太多的繁文缛节和既定程序”(原话),您是否认同这种观点。在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下,您是否认为传统民俗中比较繁复的成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要舍弃一部分?春节的一些传统习俗,最终会不会消亡?

  答:在传统的乡村,春节仪式是比较复杂。要准备大量的食物、要为每人准备一套新衣服、要彻底打扫房间。很忙,很累。还要祭拜所有的神灵,所有的祖先魂灵。要给所有的亲戚朋友拜年。要给孩子压岁钱等等。但是,这些是否就是“繁文缛节”?说它们是“繁文缛节”的前提是:这些都是不必要的、虚假的、迷信的。春节的各种民俗活动真的是不必要的、虚假的、迷信的吗?我不同意。

  以食物为例,年前要准备很多。过去,每家准备几十斤猪牛羊肉,馒头几百个。现在看不是很必要。可是,如果年前提前没有准备好,那么开始过年的时候,临时准备会来不及。年前的忙碌,是为了过年能够比较轻松,从而更好地享受过年。

  敬神、祭祖是迷信吗?这是信仰。不属于科学判断的范围。一个人可以不信这些,但是应该尊重他人的信仰。五四以来,科学崇拜盛行,侵犯了信仰的领域。什么事情都先用科学的眼光打量一番,这是很荒诞的。

  传统民俗本来就是不断发展的。比如古代北方南方春节都吃年糕。后来,北方以饺子为春节的代表性食物,逐步放弃了吃年糕;而南方一直沿袭古老的吃年糕习俗。这是正常的、自然的文化演化。适应的习俗就保留,不适应的自然淘汰。过去,所有的店铺春节都关门休息,人们必须在年前买好所有的物品,食品、衣物、礼物,叫作“办年货”。可是,现在商店想趁过节赚钱,差不多不休息了。购物很方便,所以,人们买年货自然就少了。这个,老百姓比我们清楚,不需要知识分子判断哪个应该淘汰。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于百姓的生活干涉太多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李万鹏 张士闪:热爱生活能营造出浓郁的当代“年味”
下一条: ·王蒙:中国历法不比公历低一头 春节用不着申遗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