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张华腾]100年前中国大西北的珍贵史册
  作者:张华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06 | 点击数:13590
 

  

  西北各省多民族情况

  西北是我国多民族的居住区域,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建筑方式。莫理循的文字和照片中有许多这方面的内容。

  莫理循拍摄的人物照约有150张左右,涉及人的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等,有的在田间耕作,有的在集镇经商,有的在草原放牧,有的在路途中行走,形形色色,服装、头饰各异,显示了该地区多民族的特色。他还记下了各民族群居但保持各民族习惯特色的文字资料。如他记录新疆伊犁地区的民族杂居区的情况是:“这一地区有多个民族,但彼此之间并不混杂,都保持着本民族的特点。有从华北来的信奉‘大宗教’(佛教)的汉人。主要来自天津,都是‘在理教’的会众。还有信奉‘小宗教’(伊斯兰教)中国人,外国人把他们叫做东干人,最早是从中国西部回民聚集地迁来的。还有两支索伦和锡伯族满人,只说满语”。(《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P246)

  总之,《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两书中所反映的内容包罗万象,完全可以说明100年前中国大西北的社会面貌。据我所知,莫理循在西北考察旅游的过程中,还写有日记。他的西北行日记,可能记下了更多的关于西北社会发展的资料。期待窦坤博士继续与澳大利亚学者合作,将莫理循西北行日记早日译出,以使我们更多地了解这一时期这一地区的资料。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光明网-《博览群书》2009年第8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高丙中]“人类学视野译丛”总序
下一条: ·[贺雪峰]大理论与中观理论
   相关链接
·郝苏民:我的学术深深扎根在西北大地·[赵李娜]地缘战略、学术响应与资源转化
·专题║ 《西北民族研究》:“一带一路”与文化交流·中外关系史视野下的丝绸之路与西北民族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桃李满园甘作梯 矢为中华添彩章──西北民族大学教授郝苏民从教60年掠影·[陈志明]共通的学术取向与知识追求
·[董晓萍]钟老的西北情与郝先生的中国梦·[马戎]将使命书写在西北大地上
·[王铭铭]郝师:一个别具传奇的师者·[朝戈金]我所认识的郝苏民巴克西
·[杨圣敏]热情如火的学者和掌舵人·[郝苏民]30年坚守,为学科建设“爬坡”
·语言文学研究是推动各民族繁荣发展的根脉·2014年中国社会发展高层论坛举办 聚议民族团结与社会治理
·全国“蒙古族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与数据建设学术研究讨论会”召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