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张华腾]100年前中国大西北的珍贵史册
  作者:张华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06 | 点击数:13592
 

  莫理循在华期间游遍了中国广大地区,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直渴望走遍中华帝国的每一寸土地。到目前为止,我已走遍东北三省,18个省中我已去过17个。作为《泰晤士报》的记者,我已访问过远东各地,北至西伯利亚,南到暹罗,我都去过。我还从上海出发,向西南走到缅甸的仰光;从东北晖春南下至越南东京,又从东京经云、贵、湘三省北上至湖北汉口。”问题的关键是,莫理循不仅仅是一个旅行家,他还是一名记者;莫理循不仅仅是游山玩水,而是以记者眼光,记下了旅途中的见闻与访谈,拍下了沿途的大好风光、文物古迹、风土人情以及社会变革方面的照片。这些文字和照片,成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中国的珍贵资料。

  

  1910年,莫理循进行了为时半年的中国西部考察。他从北京出发,乘京汉线火车至河南,由河南到陕西、甘肃、新疆等省进行旅游考察。在考察途中,他采访了大量的当地居民、官府、军队和名人,拍摄了大量照片,写了12篇报道,在《泰晤士报》上连载,为西方了解中国西部开启了一扇窗口,曾经引起那时世界的不小轰动。

  《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是莫理循西南、西北两次游记的合刊。前半部分即西南游记,在莫理循游历后的1895年出版,1998年曾有一个中译本。后半部分西北游记——“1910年,穿越西北”,是当年莫理循为《泰晤士报》写的12篇报道,首次译为中文。

  《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画册,是莫理循这次西北游记中拍摄的658张照片(实际有千余张,莫理循挑选了658张)。这些照片珍藏于澳大利亚米歇尔图书馆莫理循文库,每张照片上均有莫理循书写的日期、地点及照片主题。中澳学者合作将这些照片整理、编译,并附加说明,公布于世。

  《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后半部分)以文字形式,《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以照片形式,全面、真实地记录了1910年莫理循这次西北行的成果,图文并茂,再现了100年前中国大西北社会的真实面貌,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对我们认识那个时代西北地区的社会发展、环境变迁、风俗民情、民族关系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清末西北各省的新政情况

  清末新政时期的西北各省,虽然大大落后于内地各省,但新军、警察、学校、议会等已出现了,西北地区正在缓慢地向前发展。

  莫理循以其极其敏锐的记者眼光观察到西北各省的变化。莫理循在西安期间,曾经到西安咨议局观看和访问。他记述中说:“与其他城市一样,这里的省咨议局于1909年10月14日开会。会期依法开了40天……会议期间我去访问,印象深刻……66名议员组成了咨议局,其中16名是西安的居民,50名由各地选出。”非常遗憾的是,莫理循有关于陕西咨议局的报道,却没有拍下咨议局的照片。但他在新疆咨议局拍下的照片,弥补了西安的缺憾。莫理循拍下的新疆咨议局照片,是在新疆咨议局大门前。大门上额书有“新疆咨议局”五个大字,非常醒目。这张照片是国内非常难得的有关咨议局的一张照片。

  莫理循记下的甘肃情况是:“甘肃也在进步,一个明显的特征是邮局数量增多。全省建起了邮政线路,提供便宜、有效的服务,这使中国人引以为奇。”“现在有一所省立学堂或叫高等学堂,一所有300名学生的武备学堂,一所标准学堂,还有中等学堂和几所小学。所有的教学方式都是西式的。”莫理循对甘肃新式工业的发展不仅记述很详细,而且还拍下了左宗棠当年创办的织呢局的照片。

  莫理循对陕甘新三省(今陕甘青宁新5省区)的新政情况都有所观察和记载,对中国西北各地的进步给予赞赏,赞赏之余对其中的缺陷和不足也如实报道,尤其是对造成这些缺陷和不足的原因——官僚腐败给予无情地揭露,显示了莫理循对问题看法的客观态度。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光明网-《博览群书》2009年第8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高丙中]“人类学视野译丛”总序
下一条: ·[贺雪峰]大理论与中观理论
   相关链接
·郝苏民:我的学术深深扎根在西北大地·[赵李娜]地缘战略、学术响应与资源转化
·专题║ 《西北民族研究》:“一带一路”与文化交流·中外关系史视野下的丝绸之路与西北民族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桃李满园甘作梯 矢为中华添彩章──西北民族大学教授郝苏民从教60年掠影·[陈志明]共通的学术取向与知识追求
·[董晓萍]钟老的西北情与郝先生的中国梦·[马戎]将使命书写在西北大地上
·[王铭铭]郝师:一个别具传奇的师者·[朝戈金]我所认识的郝苏民巴克西
·[杨圣敏]热情如火的学者和掌舵人·[郝苏民]30年坚守,为学科建设“爬坡”
·语言文学研究是推动各民族繁荣发展的根脉·2014年中国社会发展高层论坛举办 聚议民族团结与社会治理
·全国“蒙古族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与数据建设学术研究讨论会”召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