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苗怀明]戏曲文献学刍议
  作者:苗怀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1-02 | 点击数:20890
 

  再次,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深入的归纳总结,充分利用前人的智慧。从事戏曲研究的不少前辈学者有着很好的文献学素养,他们研究的重点也多在戏曲文献方面,有很多优秀的成果。所有这些,构成了戏曲文献研究的良好基础。但是,学界对他们的研究成果借鉴、吸收还不够,这表现在不少研究成果未能刊布。比如马廉、孙楷第、傅惜华等前辈学者的遗稿直到现在都未能全部公布。不少前辈戏曲研究者的著述如前面提到的马廉、傅惜华,还有卢前、杜颖陶等,未能得到较为集中、完整的整理出版,研究利用颇为不便,即使是已经出版的著述,有些由于出版较早,比如民国时期发表在各类刊物上的戏曲论文,现在较难看到,难以充分利用。近几年,整理、出版民国学术文献已成为热点,但这一时期的重要戏曲研究成果被重印者极少,许多重要的学术资料被白白浪费。比如《剧学月刊》是一份具有很高学术品位的戏曲研究刊物,披露了不少重要的戏曲文献,刊载了不少戏曲文献方面的研究文章,这些资料现在阅读利用仍不是很容易,学界了解也不多,如能重印,则对戏曲研究当会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这些耗费了先辈学者许多心血的珍贵戏曲文献如不能充分利用,无疑是学术资源的极大浪费。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戏曲文献的辨析梳理,才能完成戏曲文献学的构建。

  显然,戏曲文献学不仅有存在的必要,而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期待更多的学人加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来。

  注释:

  [1]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5页。

  [2]王运熙《中国文学文献学》序,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张伯元《法律文献学》前言,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5]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第2、3页。

  [6]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齐鲁书社1982年版,第2页。

  [7]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

  [8]杜泽逊《文献学概要》,第4、5页。

  [9]黄竹三《戏曲文物的历史信息价值》,载其《戏曲文物研究散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84页。

  [10][11]刘念兹《中州戏曲历史文物考》序,文物出版社1992年版。

  [12]李伊白《复刊以来曲学研究概述》,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3]文学遗产编辑部《文学遗产纪念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30页。

  [14]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第422页。

  [15]李伊白《复刊以来曲学研究概述》,第128页。

  [16]吴书荫《论二十世纪戏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冬之卷。

  [17]康保成《盐梅记》前言,载其点校《惊鸿记 盐梅记》,中华书局2004年版。

  [18]俞为民《南戏流变考述》,载其《宋元南戏考论续编》,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6—27页。

  [19]俞为民《论南戏与北曲杂剧之异》,载其《宋元南戏考论续编》,第85页。

  [20]以上见黄天骥《从〈全元戏曲〉的编纂看元代戏剧整理研究诸问题》,载《黄天骥自选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77、379、380页。

  [21]参见曾永义《戏曲源流新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参见黄竹三《戏曲文物的历史信息价值》一文。

  [22]参见车文明《20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第二章《戏曲文物的类型与分布》,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

  [23]冯俊杰《戏曲文物学的兴起及主要成就》,《戏曲艺术》1999年第4期。

  [24]俞琳《简述三十年来的戏曲文献资料工作》,《戏曲研究》第四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1年),第130页。

  [25]李伊白《复刊以来曲学研究概述》,第130页。

  [26][27]俞琳《简述三十年来的戏曲文献资料工作》,第130、131页,第116页。

  [28]邓长风《戏曲文献学的呼唤———试谈清代杂剧传奇总目的编纂猜想》,载其《明清戏曲家考略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58、459页。

  [29]蒋星煜《〈西厢记〉文献与〈西厢记〉研究》,载其《中国戏曲史拾遗》,百家出版社2004年版,第161、164页。

  [作者简介]苗怀明,1968年生。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发表过专著《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史论》等。


(原载《文学遗产》2006年第4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韦凤娟]魏晋南北朝“仙话”的文化解读
下一条: ·[叶舒宪]人类学质疑“发展观”
   相关链接
·[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刘韵鸥]明代戏曲与宝卷中“女转男身”母题的交融与演变
·[刘垚瑶]器乐与戏乐的交融:国家级非遗晋北鼓吹与晋北代表性戏曲的融合、传承与发展·[曹冰青]传统戏曲资源创新性发展路径
·[薛慧]论中国节日文化与戏曲演剧间的互动模式·[曹冰青]乡村振兴视域下江苏传统戏曲活态传承路径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张士闪]节日戏曲表演的乡土生态
·[刘铁梁]文化视域中的节日与戏曲·[关咏阁]城镇化语境下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王生晨]玩儿·会儿·事儿:民间戏曲的展演场域与实践逻辑·[施爱东]大团圆何以成为元结局
·[李琰]“回文锦”在“织锦回文”戏曲中的样态与功能·《中国戏曲志·澳门卷》
·戏曲进景区 经典永流传·[荣新]“戏中有画、画中有戏”:戏出纸扎与戏曲艺术形式的结合与转换
·浙江:时隔11年再育“越剧小百花”·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闭幕 近19万观众感受“沉浸式”戏曲艺术魅力
·新媒体为戏曲搭好传承舞台·杭州拱墅首届大运河戏曲节:让老传统成为新潮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