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彝文文献长诗是流传于民间,以彝文记录、保存下来的一种特殊书面文学,它直接脱胎于彝族民间口传文学和民间故事,两者之间有诸多相似之处,如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受神话传说的影响,都具有匿名的特点,属集体创作的作品等,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使它们成为各自相对独立的文体。
[关键词]彝族;文献长诗;民间故事;活态文学
彝族民间故事是在彝族民间口头流传的一种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它从多方面反映了彝族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具有彝族特色的社会形态、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习俗以及伦理道德仰、审美观念等等。它一般都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种种关系,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彝族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现实生活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的范围之内,它往往包含着超自然、异想天开的成分。因此,广义的彝族民间故事包括神话、传说、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笑话等,而狭义的彝族民间故事则是指神话、传说以外的散文叙事作品。为了便于与彝文文献长诗进行比较研究,我们采用广义的彝族民间故事。
彝族民间故事在彝族民间文学中占有很大比重,从已经整理出来的彝族民间故事来看,民间故事的组合内容和题材是多方面的。从彝族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考察,彝族民间故事的产生与彝族原始宗教、原始民间文学密切相关。
彝族民间故事的来源之一:神话传说。彝族神话兴盛于彝族先民的童年时代,至今仍然在一些彝族聚居区作为一种口头文学体裁存活着它是彝族先民在远古时期创造的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高度幻想性的故事,或者说,神话是以原始思维为基础的关于神的行为的故事。传说则是彝族民间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叙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传说的产生稍晚于神话它是神话不断演进的结果,从彝族民间文学的递进关系看,神话传说是民间故事的“母体”,一些神话传说直接或被改编进入民间故事。“有一部分传说原来可能是有那一度发生过的事的。但是这种传说,到底是少数,而且在传述过程中,它也不断受到琢磨、装点,换句话说,受到艺术的加工。它跟原来的事实已经不会完全一样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传说大都跟神话和民间故事一样,是一种虚构性的作品,并不是一种真实的历史事实。它跟那些史书上记载的事件,是有显然的区别的。”[1]具体来说,彝族民间故事与神话和传说有三个方面的差异:其一,彝族神话、传说、故事产生的递进关系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其二,神话在人物塑造上带有浓厚的怪诞性和幻想性,如竖眼睛、三头六臂之类传说中的人物多是以现实生活中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为主,但它加入了不少幻想因素,带有神话色彩。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就更现实些,它的人物并非以历史人物为依据,而常用“通种的人物”。其三,神话反映的时代,主要是远古时期,如解释天地是怎样起源的,万物是怎么产生的等等传说反映的时代总是明确地以某特定历史时代为背景。民间故事的时代背景更为广阔,通常是笼统的字眼,从前、很早很早以前”等。因此,神话、传说是彝族民间故事产生的重要源泉之一。
彝族民间故事来源之二:民歌。民歌在彝族民间文学中数量较多,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生产歌、情歌、诉苦歌、哭嫁歌、哭丧歌、猜谜歌等,它最为不脱离劳动的人们所掌握。因此,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中说:“在原始民族中各种各样的劳动有各种各样的歌,那调子常常是极精确地适应着那一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动作的韵律。”彝族民歌作为民间故事的组成部分,是“生产活动的产物。”以彝族文献长诗《阿诗玛》中的一段民歌为例:“寒风飕飕吹,春风徐徐起,春雨争相鸣,杜鹃阵阵叫,杜鹃开春门;天上结乌云,空中雷电闪,唰地把雨下,下雨如下粮,雨声唰唰响,凹塘积浑水,箐间青蛙嗓,青蛙开夏门。”这则民歌,出现在阿诗玛被热布巴拉家抢走以后阿黑前去搭救,到热布巴拉家门前与热布巴拉家对歌时热布巴拉家的回答,像这样对歌形式在彝族民间叙事长诗中是比较常见的。“民歌之所以能口头传授,世代相传,保留至今,只是因为它表达了把它从遗忘中挽救出来的那些人的感情热望、成见、迷信和思想。”[2](P10)演唱一首民歌,其实是在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歌的内容逐渐向丰富、复杂发展,由原来的单纯传唱,形成了以叙人叙事为主的故事。因此,至今许多民间故事还保留着从民歌演化发展的痕迹。
彝族民间故事来源之三:彝文经书。经书是用彝文记载,由毕摩收藏的彝文典籍。经书在彝族民间文学中并不少见,而且一些民间故事有经书记述。这说明,彝族民间故事的产生同经书有一定的联系。彝文产生之后,彝族毕摩开始用彝文记录、传抄彝族原始宗教的祭辞、神话、传说,这些经书中不少是彝族民间故事,如云南双柏县已故毕摩施学生收藏的彝文经书《仁宗的故事》,就是一个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民间故事。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康宗有三个妻子都不会生育,三人在祖灵前求拜后,心诚又善良的三房生了一个儿子,但二房在接生时把婴儿藏在猫皮里扮装成猫样,康宗就让二房把孩子扔了。二房将婴儿放到开水里煮,放在火上烧都不会死,只好把他放入木箱丢进黄河里,被一对无儿无女的老夫妇收养,他们用燕子口水喂他,养到七岁时,老夫妇死了,家里的田地也被别人骗走了。他无法活下去,只好去讨饭。到城里一家卖猪肉的人家帮工,猪肉卖不出去被赶走了;一家讨饭人家收留了他,饭也讨不到了,他边哭边走到了一个名叫利哈利的姑娘家门前,姑娘看到讨饭人头上有紫气,死活要嫁给讨饭人,她妈无奈同意了,但姑娘两个做官的哥哥认为败坏声誉,让两人上吊自尽。最后又把两人推进大海里,一对怪物变成一对神龙救了两人,一对神龙又变成一千兵马,两人骑上金银马造反了,杀掉两个无良心的哥哥,打到皇城下,康宗害怕了。丞相到阎王殿、到天上询问,都不知俩人底细,又到地面才查实男孩是康宗的儿子。丞相向康宗讲了实情,又告诉了男孩。男孩要见母亲,丞相告之母亲生他之后眼睛气瞎了,男孩用金扇扇好了母亲的眼睛,认了康宗。后来男孩做了皇帝,称为仁宗。这个故事情节与“狸猫换太子”极为相似,彝文故事是否取材于此,不敢肯定。但彝文经书中的《仁宗的故事》已是彝族化的民间故事,这是毫无疑义的。因此,有的经书完全是民间故事,也有的民间故事是从经书取一个片断或情节,演化或补充,改编成一个有完整情节的民间故事。所以,许多民间故事有经书记载,又有民间口头流传。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彝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