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杨树喆]红水河流域壮族民间师公沟通鬼神手段探析
  作者:杨树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10 | 点击数:20543
 

 

[内容摘要] 壮族民间师公为了实现其为民禳灾祈福的职能,其沟通鬼神的手段集中体现在歌舞与法术两个主要方面,前者是师公必备的“软工夫”,表现为搬演歌舞谄媚鬼神以与鬼神“和解”;后者是师公要掌握的“硬功夫”,表现为施行法术驱鬼消灾以与鬼神“较量”。
[关键词] 壮族民间信仰;师公;歌舞;法术

宗教职能人员如何同超自然的存在取得联系,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沃勒斯指出,全世界的宗教使用十二种活动(尽管不一定同时出现)来同超自然取得联系,即祈祷、音乐、生理经验、规劝告诫、吟诵法规、模拟、灵力或禁忌、宴会、牺牲、集会、神灵启示和符号象征。[1]就壮族民间师公而言,为了实现其为民禳灾祈福的职能,他们所使用的通鬼神手段集中体现在歌舞与法术两个主要方面,前者是搬演歌舞谄媚鬼神以与鬼神“和解”,后者是施行法术驱鬼消灾以与鬼神“较量”。
歌舞是人类用喉咙和手足表达感情的一种方法。原始时代的人们去狩猎满载而归,或农业获得丰收而心情高潮时,为了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自然产生了唱歌跳舞的形式。这大概是生产性歌舞的萌芽。但是,在那“万物有灵”的年代,人们不仅相信有鬼神的存在,而且还向它们求助和膜拜。原始人认为鬼神也像人一样具有感情,所以在求福求助的时候,应该先使鬼神高兴;如果鬼神的心情不高兴,或对人不满意,是不会降福或答应人们的求助的。因此,当他们向鬼神求助时,便举行一种使鬼神高兴、讨鬼神欢心的活动。这种活动一般以祭祀牺牲、唱歌跳舞,或两者并行的方式来表现。于是,生产性歌舞与事鬼神的行为相结合而产生了祭祀性歌舞。
恩格斯在谈到北美洲印第安人的崇拜仪式时曾指出:“各部落各有其正规的节日和一定的崇拜形式,即舞蹈和竞技;舞蹈尤其是一切宗教祭典的主要组成部分。”[2]壮族民间师公祭祀时也不例外,其法事活动俗称“唱师”或“跳师”便是有力的证明。而师公歌舞离不开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首先是师坛,也就是进行法事活动的场地。壮族师公的法事活动有室内祭、室外祭之分,又有大筵法事、小筵法事之别。小筵法事无须设师坛,大筵法事开始前则必须先将师坛布置好,所谓“有舞必设坛,无坛不作舞”。师坛的陈设布置很富有象征意味。现以笔者1999年4月30日调查的上林县西燕镇师公“架桥保命”法事的师坛为例。此一法事是农民韦某请师公为其体弱多病的小孩做的,因此师坛就设在主家大约20平方米的堂屋里。其总体设置是:
(1)在主家祖龛下的正壁中央悬挂师公最为尊崇的神灵的画像,左起依次为“玄天真武大帝”、“中元祖师葛将真君”、“上元祖师唐将真君”、“三楼圣母”、“下元祖师周将真君”、“张天大法师”。这些神像画,均为师公自己绘制。画像比例协调,端庄可爱,尤其是“三元祖师”的神像画,除了分别画有主神外,主神两侧和下面还分别画有其他十多位神灵。
(2)神像画下方置一方桌以摆设各种物品。物品的摆放颇有讲究。从里侧起,第一排自左向右依次为:(a)一个装满大米的口盅,沙纸封口,上插宝剑一把,代表“真武宝剑”。(b)半碗水里放有只带三张叶片的小柑树枝,代表“月府太阴”。在法事过程中,经师公念咒语,焚烧纸钱,并将纸灰放入水碗内之后,此碗中之水即成了可以荡涤净化一切污秽的“五龙水”。(c)一碗大米做香炉,上插三根点燃的线香和一个小幡,同时放有人民币三元六角和三片柑树叶,代表“金星”。(d)一碗大米上置一花生油碟,碟边伸出一根点燃的灯心,代表“日宫太阳”。第二排是主家提供的祭品,有“三牲”(即一大块熟猪肉、一只熟鸡和一条生鱼)、甘蔗、水果、粽子、糍粑、饼干等以及三杯水酒和三双筷子(杯与筷间隔放)。第三排是师公使用的各种法器,有法铃、玉简(笏)、面具、刀、斧、符筊(即卦木)、法印,其中符筊法印连同人民币三元六角一起放在一碗大米上。
(3)方桌前摆放一张长凳,代表神灵降临时就坐的“降宫凳”;长凳前面的地上铺一张草席,谓之“金沙铺地”;堂屋中央,“金沙铺地”尾端的上方,拉一条绳索连接左右两壁,上挂数十条写有诸如“恭迎懿驾,保寿延年”之类文字的粉红、黄、绿、白色条幅,谓之“散花”。此外,堂屋右墙上(略靠供桌一方)贴有“架桥保花榜文”一份,说明主家姓名、籍贯以及请师公作法事的因由等内容。
(4)堂屋正门门楣上贴四张分别写有“南”、“唐”、“照”、“会”四个字的白、粉红、绿、黄色条幅。堂屋外的庭院中设有“将坛”(又称“外坛”)。将坛用椅子作依托,椅背上撑起一把雨伞,代表天宇;坐板上摆放一碗大米做香炉、一盏花生油灯、三杯水酒、三双筷子及“三牲”、果饼等供品;香炉内插三根点燃的线香和六个纸做的签条,上面分别写有“东掌九夷赵都督”、“南压八蛮邓天君”、“西定六戎马元帅”、“北安五狄康大神”、“中主三臻玄天帝”、“天界天香使者浮空而至”。椅子后面是一面靠墙而立的令旗,旁边备放着装有一只公鸡的鸡笼。
(5)以上是师坛的基本布置,在仪式举行的过程中,还根据仪式的内容增加若干设置,如在“禁坛”仪式中,用白布将一杯水包住且捆好,然后倒挂在神像画的上方,与此同时,以一只公鸡代表神兵神将,让其啄食代表妖魔鬼怪的大米。又如“做桥种花”仪式中,在堂屋正门与师坛之间的地上,用长一丈二尺的蓝布铺成一座“桥”,“桥”头置放三个纸剪的“花盘”,“桥”中间摆放三“桌”丰盛的佳肴,供主要亲戚食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树木根深林始茂 哲(喆)人智足理方明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净植]重塑乡村社区的人地关系
下一条: ·[富育光]浅析曹雪芹笔下清代祭礼与贡俗
   相关链接
·[赵欢]歌、舞和手工制作·[覃延佳]仪式传统之赓续与整合:广西上林县壮族师公丧葬法事分析
·[林安宁]平话师公戏的非遗价值与都市传承探索·[廖方容]壮族师公戏起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述评
·[林安宁 唐培旭]师公面具艺术拍摄与民俗影像数据库建设探索·[许晓明]琴瑟歌舞祈年丰:壮族布岱支系“陇峒节”
·[聂强 孙正国]论壮族师公面具的叙事途径·[陈洋洋]广西师公舞文化体验旅游开发调查报告
·陈金文:《壮族民间信仰的传说学管窥》·[陶赋雯]壮族师公戏面具的审美探幽
·[李尚励]师公面具中“变”与“不变”的发展模式初探·[周星]秧歌舞/忠字舞/广场舞——现代中国的大众舞蹈
·[樊苗苗]从壮锦动物纹样窥探壮族民间信仰·克民族歌舞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坂东玉三郎:女形与艺道·[裴秋菊 毛俊玉]源生坊:文化生死结的昨昔与今日
·[柳叶]悲情拉花·[杨树喆]桂中上林县西燕镇壮族民间师公教基本要素的田野考察
·[陈金文]壮族民间信仰中的女神娅汪·师公戏面具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