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陈曦]对特定场域中侗族民歌展演的受众分析
  作者:陈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10 | 点击数:8323
 

  3.侗族民歌展演受众的作用

  民间口头文学的传播或传承,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展演”,在情境化的展演过程中,接受主体是整个活动的重要部分。“接受主体的 “同时在场”,使得人们对侗族民歌的理解、认知在一代又一代的民间记忆中被充实和丰富,在一次又一次的集体共鸣中得到个人感知经验的调节。”[2]因此,无论侗族民歌在何种场域中展演,其受众的作用都不可小觑。

  3.1传统展演场域中的受众作用

  在传统的展演场域中,接受主体的作用相对复杂,在某些场域中,受众的影响作用表现明显,例如在鼓楼里、山坡对歌、月堂坐夜时,歌者非常重视听者的反应,往往会根据听者的表情、要求适当调整自己的演唱,而其中的听者也表现出很强的参与性,这在对歌中表现最明显。然而,在另一些场域,比如在自家吊脚楼或在萨堂里,听者的影响几乎被排除,歌者处于自我状态,自娱自乐或是唱给神灵听。这时,以他人为主体的受众处于次要地位,其对歌者演唱侗歌的行为基本没影响。例如,《嘠玛茫道时嘉》这类的祭祀萨神的歌唱,在一般场合是不能展演的,也是不能随意改动的,虽然实际上在场的村民才是其听众,但是他们在这一展演场域中却丝毫不起作用。

  3.2新兴展演场域中的受众作用

  在新兴的展演场域中,接受主体的地位突出,其作用也很明显。新兴的这些展演场域均设置了舞台,通过舞台使歌者与听者有了明显的区分,现代意义的受众群也因此而形成。“台上展演台下看”的观念已普遍被侗家人所接受,但是受众的参与性并没有减退,相反影响力有增强之势。一方面,受众开始影响侗歌展演时间的设定。传统的侗歌演唱有严格的时空限制,然而现在表现出极大的自由性,只要有观众随时随地都可以展演。另一方面,受众左右着侗歌展演的内容设定。根据受众的期待视野调整展演内容,普遍存在新兴的展演场域里,而在民族风情园之类的旅游场地中的侗歌展演更是突出。

  事实上,听众参与着展演,并与展演者共同组建成一个展演舞台,作为侗族民歌接受主体的听众是与歌者相对的另一重要的构成因素。在不同的展演场域中,侗歌受众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显著的不同,它们不同程度的调节、影响着侗歌展演的内容和形式。随着侗歌舞台化、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大,侗歌受众特别是外族受众的作用将逐渐增强,侗族民歌文化的诸多传统将会面临严重挑战。

  参考文献

  [1] 冯祖贻.朱俊明等.侗族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144-186.

  [2] 巴莫曲布嫫.叙事语境与演述场域——以诺苏彝族的口头论辩和史诗传统为例[J].文学评论, 2004,1:147.

  [3] 叶舒宪.文化与文本[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2: 153.

  (陈曦: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与传播系教师,广西南宁 530003)


  (本文刊于《新西部下半月》 2007年第11期)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金月芽期刊网 2007-11-2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宗迪]上古神话与原始天文学
下一条: ·[郑小枚]“歌”与“谣”源流辨析
   相关链接
·[杨宇]隋唐及宋元:中古时期七夕节的发展演变研究·[武靖佳 胡燕]从村落节俗到舞台展演:溱潼会船的变迁研究
·[刘明花]河西宝卷展演场域的文化流动与传承研究·[李雨露 沈昕]乡风文明建设背景下非遗文化场域空间生产的实践研究
·[洪陈方洁]“博头家”:身体、信仰与传统的动态建构·[杜韵红]以村为馆: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
·[陈芳芳 王丽婷]双重场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王淑慧 周波]疫情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困境与解决路径
·[刘明花]河西宝卷展演的场域问题研究·[刘丽丽 陈刚]纸上看花与乡野听歌
·[杜韵红]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王生晨]玩儿·会儿·事儿:民间戏曲的展演场域与实践逻辑
·[苏永前]作为对话场域的“神话/历史”:两种人类学的“神话/历史”之辨·[刘冰倩]县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空间中集体记忆的建构
·[程鹏]景观生产与仪式展演:社区文化营造的典型路径·[刘嘉瑶]从大门到天井:舞龙灯场域转换的内在文化意蕴
·[王炫力 杨慧馨]化危为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研究·[宋妍 于千惠 范艺]乡村“抗疫”标语展演中的权力规训与空间重构
·[龙晓添]世代生成式“死亡教育”的展演、内涵及其现代价值·[张凤英]闽西客家春耕习俗的展演与记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