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民间社会似乎生存在远离政治生活的边缘地带,然而还是深受“主流文化”的濡染,国家政治和家庭生活是在民间社会人们往来徘徊的两个场域,民间信仰不仅与政治生活具有一定的“瓜葛”,同时和家庭生活也有很大的关联。灶神信仰在甘肃陇中地区普遍流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晚上要举行祭灶仪式,要给灶神献上“灶糖”(用谷子做的粘性较大的糖)。因为当地人认为在日常家庭生活出现的一些错失被灶神耳濡目染,唯恐灶神升天后“告状”招灾,就献“灶糖”以便把灶神的嘴糊住。土神信仰也是与家庭有着密切联系得民俗现象,而且形成了许多相应的土神禁忌。如果一个家庭出现不吉利的事件,陇中地区的人们首先考虑的是对土神的“冲犯”。土神在当地认为是“住宅神”,凡是进入住宅的陌生人“有问题”(比如在服孝期或月经期),意味着对土神的冒犯,在当地人看来将会给家庭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若要在院子里动土、建筑、或者拆迁必须要选择“吉日”,不然也会引起“冲煞”,这就需要祭祀土神。民间信仰中映现的是人们的家庭生活,形成日常生活的一种隐喻结构。
在现代文化语境中,民间信仰面临的是大量消亡的境遇,然而如果把它置入一定的历史年代,便能显示它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民间仪式作为民间信仰的显性成分,展示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下,我们就会发现民间信仰是对人类现实社会的一种象征性的表述,它不仅是一种民俗现象,而且是民间生活的隐喻。对民间信仰在“当代空间”中的观照,意味着对已经为人们“忘却”的民俗现象的重温和反思,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解读民俗现象的视角。
参考文献:
[1] 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3.
[2] 蔡少卿.中国民间信仰的特点与社会功能——以关帝、观音和妈祖为例[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3] 冼奕. 象征人类学述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2).
[4] (美)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M].黄剑波,柳博赟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
[5]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69.
[6]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1.
[7] 戴康生、彭耀.宗教社会学[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20.
[8] 文忠祥.论土族民间信仰象征[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9]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59.
[10] 徐杰舜. 汉族民间信仰特征论(下)[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11] 萧放.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M].北京:中华书局,2002.5.
(本文刊于《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略有改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