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 [日]大林太良著,林相泰、贾福水译:《神话学入门》,第31页,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2] [美]斯蒂·汤普森著,郑海等译:《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第10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该书英文原名为The Folktale.
[3] [英]马林诺夫斯基:《原始心理中的神话》。1936年,中国人类学家李安宅将其翻译为《原始心理与神话》,与马氏的另一篇论文《巫术科学与宗教》(Magic Science and Religion)合在一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名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见该书第131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影印。
[4] 同上,第131-132页。
[5] [美]Hansen, William. "Meanings and Boundaries: Reflections on Thompson's 'Myth and Folktales.'" In Myth: A New Symposium, ed. Gregory Schrempp, William Hansen. Bloomington and Indianapoli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2, 19-28. 另见[英]G·S·柯克:《论神话的界说》,《西方神话学论文选》,第76页,朝戈金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社1994年版。
[6] 笔者曾于2001年6月在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对邓迪斯教授进行了访谈,特别谈及对神话的神圣性质的界定问题。邓教授很坚决地认为:除非具有信仰的基础,否则就不是神话。
[7] [美]Dundes, Alan, ed. Sacred Narrative: Readings in the Theory of Myth. Berkeley, Los Angeles,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该书于1994年由朝戈金等译为中文,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中译本名为《西方神话学论文选》。
[8] 《西方神话学论文选》,第1页。
[9] [美]威廉·巴斯科姆:《民间文学形式:散文叙事》,《西方神话学论文选》,第11页。
[10] [英]Pinch, Geraldine. Handbook of Egyptian Mythology. Santa Barbara, Denver, and Oxford: ABC-CLIO, 2002, 1.
[11] 虽然不能断言说中国神话研究者中盛行的“神话具有神圣性”的认识完全来自西方现代人类学和民俗学的影响,但是不可否认,西方学术话语对于中国神话学界形成“神话具有神圣性”的认识具有重大影响——马林诺夫斯基和邓迪斯有关神话的见解,经常出现在现当代中国神话研究者的著述和大学教师的课堂讲授中。至于西方学术话语如何影响和塑造了中国神话学界对于神话特质的界定,将是需要探讨的另一个重要话题,限于篇幅,此暂不论。
[12] 吕微:《中华民间文学史·神话编》,见祁连休、程蔷主编:《中华民间文学史》,第3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13] 杨利慧:《女娲的神话与信仰》,第12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14] 孟慧英:《活态神话——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第158页,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
[15] 李子贤:《探寻一个尚未崩溃的神话王国》,第81-91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值得注意的是:在最近与笔者的一次谈话中,李子贤先生也立足于自己多年来调查和研究云南少数民族神话的实际经验,对神话的神圣性提出了质疑。
[16] 杨利慧:《女娲的神话与信仰》,第155-161页。
[17] 杨利慧:《民间叙事的表演》,《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
[18] 杨利慧,《女娲溯源——女娲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36页。
[19] 同上,第157页。
[20] 杨利慧2005年河南淮阳田野考察。
[21] 李子贤:《探寻一个尚未崩溃的神话王国》,第208页。
[22] 萧家成译著:《勒包斋娃——景颇族创世史诗》,民族出版社1992年。
[23] 巴莫•曲布嫫:《史诗传统的田野研究:以诺苏彝族史诗“勒俄”为个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24] [英]Pinch, Geraldine, Handbook of Egyptian Mythology, 1.
[25] 克莱德•克拉克洪:《神话和仪式:一般的理论》,见史宗主编、金泽等译:《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第145页,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
[26] Yang, Lihui, Deming An, with Jessica Anderson-Turner. Handbook of Chinese Mythology. Santa Barbara, Denver and Oxford: ABC-CLIO, 2005,2-3.
[27] 李红武:《现代民间口承神话演述人及其神话观研究——以陕西省安康市伏羲山、女娲山演述人为个案》,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本论文属于杨利慧主持的省部级课题“现代民间口承神话的传承和变异”的一部分。
[28] 同上。
[29] 仝云丽:《神话、庙会与社会的变迁——以河南淮阳人祖庙会为考察对象》,2005年,未刊稿。本调查亦属于杨利慧主持的省部级课题“现代民间口承神话的传承和变异”的一部分。
[30] [英]G·S·柯克:《论神话的界说》,见《西方神话学论文选》,第76页。
[31] [美]Hansen, William. "Meanings and Boundaries: Reflections on Thompson's 'Myth and Folktales.'" In Myth: A New Symposium, 19-28.
[32] 杨利慧:《女娲的神话与信仰》,第109-112页;李红武:《现代民间口承神话演述人及其神话观研究——以陕西省安康市伏羲山、女娲山演述人为个案》;张霞:《讲述者与口承神话的变异——重庆市走马镇工农村神话变异的个案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第1页。
[33] [俄]李福清:《从神话到鬼话》,第38-39页,台中晨星出版社1998年。
[34] Thompson, Stith. “Myths and Folktales,” in Myth: A Symposium (Bibliographical and Special Series of the American Folklore Society), vol. 5, 1955: 104-110.
[35] 限于篇幅,笔者将另外撰文反思神话研究领域中将神话作为“散文叙事”(prose narratives)的一种亚类型的做法。
[36] 有学者认为:这一定义依然局限于神话的文本内容,而忽视了神话的讲述语境与讲述人的态度。
[37] 廖明君,杨利慧:《朝向神话研究的新视点》,《民族艺术》2005年第1期。
[38] Yang, Lihui, Deming An, with Jessica Anderson-Turner. Handbook of Chinese Mythology,27-30.
[39] [美]Bauman, Richard, “Contextualization, tradition, and the dialogue of genres: Icelandic legends of the Kraftaskald”, in Rethinking Context: Language as an interactive phenomenon,ed. Alessandro Duranti, and Charles Goodwin. 127.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