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萧放]18-19世纪中韩“岁时记”及岁时民俗比较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1-26 | 点击数:19810
 
 
三、中韩岁时民俗的共性与个性
  
中韩两国作为东亚国家,地理环境、生计方式与历史文化传统有不少共通的地方,因此在岁时节日民俗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总体说来其共同点表现在如下三方面:(一)岁时节日以四季农时为基础,主干节日都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联系。立春作为岁时之首,中韩都有送春牛习俗,中国鞭土牛,韩国自官府到民间出木牛,以劝农祈年,强调农事的预测与丰收的祈求。上元节预测年成的习俗中韩皆有,但韩国尤其强烈。中秋是报赛时节,人们以庆祝的方式感谢神灵。(二)享有共同的阴阳合历的历法。岁时节日日期遵循传统历法安排。中韩岁时节日所依傍的是同一节日体系。(三)重视祖先祭祀。祖先作为家族的核心,在中韩两国得到特别重视。几乎每一个岁时节日都是与祖先沟通的机会,节日食品大多与祭祀祖先相关。
其差异点同样表现在三方面:(一)中韩一些重要节日主题明显不同。如上元节中国是社火表演、观灯、夜游嬉戏的热闹节日,韩国上元是祈求丰收、预测年成的节日,没有元宵赏灯内容。四月八日在中国是浴佛节,男女赶庙会,烧香拜佛,结缘;韩国是灯节,人们悬灯观灯,以灯礼佛。虽然同样以礼佛为中心,但表现绝然两样。中国人将佛教信仰限定在特定空间与时间中表达,韩国也有特定时间表达对佛的信仰,但在空间上没有区分,佛教与民俗生活融合的程度似乎高于中国。中秋在中国很早确立了祭月与拜月的传统,原本重要的“秋尝”庆祝丰收的节俗成为中秋节日的附属内容;而韩国中秋以丰收庆祝为主要节俗,没有拜月、赏月节俗,节日主题存在明显差异。(二)中韩节日在节俗精神性质上有差异。中国岁时节俗中的神秘信仰很早就趋向淡化,世俗生活内容居主导地位,虽然强调祖先祭祀,但更重视现实家庭伦理与家庭生活,重视节日中的人际往来与社会公众娱乐。韩国岁时节日保持了丰富的古代信仰传统,有较多的巫术祭仪,人们在节日中表达的主要是与神灵的沟通。祖先祭祀同样是韩国岁时节日的重要内容,韩国祖先祭祀气氛较中国浓重。(三)中韩岁时节日目标有差异。中国岁时节日的主要目标是回归家庭,强调节日中的家庭团聚,重视人情的温暖,当然也有许多户外集体的娱乐活动民俗,但重点在家内。韩国岁时节日也有不少家庭活动内容,但重点在户外,集体、公众性仪式与娱乐活动在节俗中表现明显,它强调村落、社区的精神凝聚与福祉。
中国与韩国岁时节日民俗的共同与差异,体现了两国民族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共性的节日文化大多来源于农耕的生计方式与早期的历史文化传统,个性的节日文化源于民族文化内在的精神与心性,这是我们真正理解民族文化的关键之处,也是民族文化身份确定的标志。
  
注释:
①谭麟《荆楚岁时记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
②陈云根《民俗志文体论》,《中国民俗学年刊》,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③《风俗考义》为陕西合阳人许琰所作,此本流传不广。合阳民俗学研究者史耀增发现该书,并提供给笔者。特此致谢。
④《东国岁时记》“序”,朝鲜光文会,1911。
⑤钟敬文先生1935年在《艺风》第3卷第8期上发表了《东国岁时记》一文,他说:“这书,无疑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书。它的卷帙虽不繁富,它在学术界的地位,虽尚没有被学人所公认,但它不愧是一部切实有益的'民俗志',而迟早将必有人发现其不可轻视的价值,这是我敢于断言的。”“这书,最牵惹我们的注意的,自然是其中和我们的古俗乃至现存在习俗相同的许多记述。”
⑥《帝京岁时纪胜》正月元旦。
⑦⑧《东国岁时记》正月元日。
⑧《东国岁时记》正月上元日。
⑨《东国岁时记》正月上元。
⑩《东国岁时记》四月八日,“上元燃灯,本是中国之制而丽俗今已废矣。”
[11]《帝京岁时纪胜》三月清明。
[12]《东国岁时记》三月寒食。
[13]《帝京岁时纪胜》五月端阳。
[14]《东国岁时记》五月端午。
[15]《帝京岁时纪胜》没有记载皇帝赐夏衣给大臣的活动,但后来的《燕京岁时记》中有记载。
[16]《帝京岁时纪胜》七月中元。
[17]《东国岁时记》七月中元。
[18]《帝京岁时纪胜》八月中秋、彩兔。
[19]《东国岁时记》八月秋夕。
[20]《帝京岁时纪胜》十一月冬至。
[21]《东国岁时记》十一月冬至。
[22]《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腊八。
[23]《东国岁时记》十二月腊。
(原载 《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萧放的博客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重阳节里话“敬老” 老龄化社会老有所养引关注
下一条: ·[张志春]冬至年节的集体记忆
   相关链接
·[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孙宇飞]民间信仰与防疫
·[杜凯月]孔尚任《节序同风录》管窥·萧放:《岁时记与岁时观念:以<荆楚岁时记>为中心的研究》
·话说二十四节气·高倩艺:《二十四节气民俗》
·[李文宁]《事物纪原》岁时风俗部叙述模式及其成因初探·[高书琴]《荆楚岁时记》研究综述(2000年-2016年)
·[万建中]民俗文献研究的前沿眼光——读张勃专著《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刘锡诚]在历史比较中再现历史
·[张勃]《北京岁华记》手抄本及其岁时民俗文献价值·[张勃]我国岁时民俗文献的书写传统及其成因分析
·张勃 荣新:《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志》之立秋·[李道和]《荆楚岁时记》岁首占候风俗的文献考辨
·[刘晓峰]《荆楚岁时记》在日本·[李传军]疾疫与汉唐元日民俗
·[文化部民艺中心]关于《中国节日志》子项目招标事宜的通知·[萧放]地域民众生活的时间表述——《荆楚岁时记》学术意义探赜
·[施爱东]萧放的《<荆楚岁时记>研究》·萧放:《〈荆楚岁时记〉研究——兼论传统中国民众生活中的时间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