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关键词与术语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关键词与术语

史诗:民间文学教程
  作者:朝戈金 巴莫曲布嫫 尹虎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06 | 点击数:17535
 


  中国还有许多蒙古族说唱艺人,他们以传统的古朴说唱形式活跃在民间,他们是史诗的传播者。目前已知的《格斯尔》说唱艺人约有100多人。其中被国家命名为《格斯尔》说唱家的有桑巴拉敖日布、苏鲁丰嘎、罗布桑、乌泽尔、胡亚克图、罗日布、照·道尔基等人。曾受到过毛主席接见的帕杰被命名为《格斯尔》说唱家。杰出的天才艺人金巴扎木苏说唱的《格斯尔》史诗长达8万多行,是目前为止艺人说唱的韵文体《格斯尔》中最长的一部。今天,青海、甘肃等地区仍然活跃着一批蒙古《格斯尔》说唱艺人,他们随时都能以娴熟的演唱技巧来讲述格斯尔的英雄故事,但是与东部蒙古说唱艺人相比,青海和甘肃地区的艺人演唱史诗时已经不使用马头琴或四弦胡琴,而叙述为主,时而以清唱为辅了。蒙古族说唱艺人,他们几乎都没有“神授”或“梦授”史诗的经历。历代蒙古族史诗艺人主要是向前辈艺人学习而成功的。如著名的格斯尔艺人帕杰(1902-1962)的师傅是朝玉邦(1856-1928);金巴扎木苏的师傅是诺音扎布(1995-1951)和达瓦敖斯尔。蒙古《格斯尔》说唱艺人出于西域迁移过来的厄鲁特蒙古人、土著查干蒙古人和内蒙古东部的巴林、扎鲁特蒙古人之中。在漠北喀尔咯蒙古人、贝加尔湖的布里亚特蒙古人、遥远的卡尔梅克和图瓦地区的《格斯尔》说唱艺人相对少一些。从地域分布上来看,青海高原、喀尔咯蒙古、贝加尔湖地区与内蒙古东部巴林、扎鲁特草原都相隔数千里远,他们的历史文化有一定差异,但这样广阔的蒙古文化区域流传的《格斯尔》史诗,在相互要情节上没有多大区别,这说明蒙古族史诗说唱艺术来自于同一个传统。

  演唱英雄史诗《江格尔》的民间艺人,蒙古语叫做“江格尔奇”。江格尔奇是《江格尔》这部不朽的英雄史诗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江格尔奇有业余的、职业的、世家的和御前的几类。演唱《江格尔》时,一部分江格尔奇会弹奏叫做陶布舒尔的一种三弦弹奏乐器来伴奏,而另一些江格尔奇则不会弹唱。在中、蒙、俄三国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着手采录《江格尔》过程中,发现了诸多有才华的江格尔奇。鄂利扬·奥夫拉是卡尔梅克最伟大的江格尔奇。他于1857年出生于俄国阿斯特拉罕省小杜尔伯特地区。奥夫拉出生在江格尔奇世家。他的家族包括奥夫拉在内六代人都是有才华的江格尔奇。鄂利扬·奥夫拉13岁前就从两位叔父那里学会了《江格尔》10部长诗。在中国,从1978以后发现了朱乃、冉皮勒、普尔布加甫、普尔拜、门图库尔等数十名江格尔奇。其中最著名和演唱部数最多的是江格尔奇朱乃和冉皮勒两位。朱乃于1926年出生在新疆和布克赛尔中旗的加甫家。朱乃的祖父叫额尔赫太,是个很有名的江格尔奇。目前,朱乃已经演唱了《江格尔》26部长诗。他还演唱了《格斯尔》、《汗哈冉贵》等其他多部英雄史诗以及很多民歌、祝词赞词等。朱乃是一位为今天的人们传授《江格尔》部数最多的卓有贡献的江格尔奇,曾多次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党委、文化厅、文联等部门的表彰。1989年9月,文化部表彰他在史诗《江格尔》演唱、抢救工作中的突出贡献。1998年,由中国《江格尔》研究学会授予他“功勋江格尔奇”荣誉称号。著名江格尔奇冉皮勒1923年出生在新疆和布克赛尔中旗一个贫苦牧民波尔来家。他自幼聪明伶俐,记忆力强,这点得到胡里巴尔·巴雅尔的赏识,于是让他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学唱《江格尔》。冉皮勒演唱的21部长诗,绝大多数就是从这位江格尔奇学的。1978-1994年间,他多次参加各种《江格尔》演唱会,为我们留下了《江格尔》丰厚的遗产,他演唱的部数仅次于朱乃,达到21部。目前,在新疆卫拉特地驱,仍然有老中青三代艺人在演唱这部伟大的史诗。

  千百年来,《玛纳斯》史诗在以演唱这部史诗为职业的民间口头艺人“玛纳斯奇”的不断演唱、加工下逐步完善和提高,最终成为今天规模宏伟的史诗杰作。“玛纳斯奇”在柯尔克孜族语中是“专门演唱《玛纳斯》史诗的人”。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对这部史诗开展了大规模的搜集、记录、翻译和研究工作,共发现80多位能够演唱《玛纳斯》的各种篇幅的民间艺人,所记录的本文资料超过上百万行。出生在中国新疆阿合奇县的“玛纳斯奇”居素普·玛玛依是目前健在的世界上唯一一位能够演唱史诗8部完整内容的演唱大师,被国内外学者誉为“当代荷马”、“活着的荷马”。居素普·玛玛依唱本的很多精彩片断还被译成英文、土耳其文、日文等,在国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居素普·玛玛依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出色的史诗歌手之一。他自幼开始识字,到毛勒多家里学习古代英雄征战故事。他很早便接触了文字和阅读,但是他从未停止过演唱。他的一生都是在追求史诗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中度过的。他从别的艺人那里,从他们的口中、手抄本里、印刷本中,不断汲取口头传统的养料,他聆听别人的演唱、他也朗诵和阅读别人的歌。大师以其毕生之功,腹藏《玛纳斯》史诗8部,总计20多万诗行。新疆乌恰县、阿合奇县这一带曾经是《玛纳斯》艺人辈出的地方,他们大都是20世纪60年代民间文学普查中被发现的,他们演唱的史诗,被记录下来的有数百行到数千行不等,大都是片段式的演述和记录。那些20世纪初期出生的艺人,他们的演唱篇目曾经是居素普·玛玛依唱本的直接来源。这样集中出现史诗艺人的地方,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它也说明在这样的地方,在这样大的艺人阵容里,出现居素普·玛玛依大师是顺理成章的。

  中国史诗的多样性

  20世纪的50年代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后,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的发掘、搜集、记录、整理和出版,有力地纠正了黑格尔关于中国没有民族史诗的论断。中国少数民族的口头文学蕴藏丰富,尤其以口传的长篇叙事诗歌和史诗最具民族特色,流传地域广阔,传承时代久远,与少数民族的历史生活和文化认同联系紧密,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力量,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学成就。中国史诗按传承地域可分为南北两大系统。除“三大史诗”之外,在南方北方都有源远流长的史诗演述传统。这些史诗一直被人们珍视为民族历史的“根谱”与文化的瑰宝。由于这些史诗基本上是以口头方式流传,因而可以说,口头流传的活形态是中国史诗的一大特征。其次,由于各民族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史诗表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史内容,汇集了神话、传说、故事、谚语、格言、谜语,乃至歌舞、音乐、演述等民间口头艺术的精华,是历史、民族、文化、宗教、习俗、礼制等的集大成,具有多学科的综合价值与社会文化教育功能。第三,中国各民族史诗的类型多种多样,北方民族如蒙、藏、维、哈、柯等,以长篇英雄史诗见长,南方傣、彝、纳西、哈尼、苗、壮等民族的史诗多为中、小型的创世古歌和迁徙史诗。中国口传史诗蕴藏之丰富、样式之繁复、形态之多样、传承之悠久,在当今世界上都是少有的。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是公认的伟大英雄史诗,已经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此外,在蒙古、哈萨克、柯尔克孜、维吾尔等北方民族及南方诸少数民族,如壮、苗、傣、彝等民族中,还至少发现并记录了数百种长短不一的史诗或史诗片断。它们至今大多仍是活形态的史诗,在民众中口耳相传。这些史诗可以大略分为创世史诗、迁徙史诗和英雄史诗等类型。它们因其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多方面的文化功能,具有极为丰富的科学、文化和审美价值,是人类宝贵的无形文化财富。

  创世史诗以创世神话为基本内容,以天地、万物、人类、社会、文化之起源、演变、发展为内容的史诗,又称“神话史诗”。创世史诗在中国南方地区多有发现。彝、哈尼、纳西、白、拉祜、傈僳、羌、普米、景颇、阿昌、德昂、傣、布依、水、苗、瑶、侗、土家、壮等民族中都流传着本民族或本支系的创世史诗。这类史诗叙事结构体系完整,并反映着各民族先民在特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历史观。如彝族的《梅葛》、《查姆》、《阿细的先基》和《勒俄》,纳西族的《创世纪》,白族的《创世纪》,哈尼族的《十二奴局》、《奥色密色》,拉祜族的《牡帕密帕》,景颇族的《勒包斋娃》,普米族的《帕米查哩》等作品是其代表。

  迁徙史诗以民族或支系在历史上的迁徙事件为内容,展示各民族或各支系在漫长而艰难的迁徙道路上的社会生活和族群命运,塑造迁徙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民族英雄、部落首领等人物形象及描绘各民族迁徙业绩的壮阔画卷。以西南彝语支民族的迁徙史诗而言,其主要特征是以各民族的世系谱牒为时间线索,以迁徙辗转的路线、沿途的迁居地为空间线索,以迁徙原因、迁徙活动、迁徙结果为叙述内容,如哈尼族的《哈尼阿培聪坡坡》、《雅尼雅嘎赞嘎》,拉祜族的《根古》,彝族的“六祖史诗”。

  英雄史诗叙述与部族、民族和国家(或地方政权)的形成和发展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说的诗作。这类史诗的主要特征是以一个或几个英雄人物的历史活动为中心,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国“三大史诗”都是英雄史诗。此外,纳西族的《黑白之战》、傣族的《兰嘎西贺》、《厘俸》,彝族的《铜鼓王》、《支嘎阿鲁王》和《俄索折鲁王》等也属此类诗歌。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刘宗迪]神话和神话学
下一条: ·[户晓辉]“重演”中外民间文学学科本源
   相关链接
·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三大史诗上春晚:后台故事
·[赵晨之]走出“中国有无史诗”的提问方式·[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
·[李银菊]史诗《玛纳斯》所见“丝绸之路”路线·[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
·[高荷红]何为“满—通古斯语族史诗”?·[冯文开]史诗:诗性的历史叙事及其认同功能
·[罗瑛]汉文化影响下景颇族史诗中的观念与母题分析·[何城禁]多民族《格萨尔》文本的演进脉络及其故事形态
·[范宗朔]试析菲律宾苏洛德人史诗《西尼拉乌德》中的英雄人物特征·[查汗]丝绸之路文化交流视野下新疆《江格尔》史诗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建构
·[刘倩]尹虎彬对“口头诗学”的译介与研究谫论·[韦柳相]苗族“亚鲁王”史诗程式化分析
·[范宗朔]亚美尼亚史诗《萨逊的大卫》的经典化和多元文化因素·[阿布都外力·克热木]从我国三大史诗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陈瑞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民间文学的变迁·[杨杰宏]音像记录者在场对史诗演述语境影响
·[陶阳]英雄史诗《玛纳斯》工作回忆录·[尹虎彬]史诗的诗学——口头程式理论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